香港蘇富比的「雍正」拍賣

縱觀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於本年春季的七場拍賣,當中尤以「雍正」一場表現突出。拍賣行徵集了19項清代雍正時期(1723-1735年)的御用物品,最終成交16項,總額為3.613075億港元。其中「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及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一對分别以1.0492億及8980萬港元成交,成績斐然。
縱觀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於本年春季的七場拍賣,當中尤以「雍正」一場表現特出。拍賣行徵集了19項清代雍正時期(1723-1735年)的御用物品,最終成交16項,總額為3.613075億港元。其中「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及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一對分别以1.0492億及8980萬港元成交,成績斐然。
 
作為清朝入主中國後的第三代君主,雍正帝繼康熙而立,他即位後勵精圖治,鞏固君權,且任用賢能如田文鏡、李衛等人以肅貪倡廉,開清代又一盛世,至近300年後的今天仍為國人所推崇,故與雍正帝及其時代有關的文物一直為藏家所追捧。
 
「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
「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
 
「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印文
「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印文
 

雍正對細節的關注令人意外

 
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璽印專家郭福祥先生考證,乾隆初年對雍正帝寶璽進行整理時,共得204方,材質包括石、玉、牙、瓷,而玉質寶璽僅有5方。這五方玉璽中有3方是「雍正御筆之寶」、1方「雍正御製之寶」及1方「敬天勤民」寶。2011年秋天香港蘇富比曾拍賣過1方白玉坐龍「雍正御筆之寶」璽,當時以3,538萬港元成交。現在徵集到的寶璽印文相同,唯印鈕身上雕有九螭。而盛裝此件寶璽的盒子是在原有的包裝盒子重新裱糊錦面並安裝象牙牌而成,表明此方璽有機會是康熙年間製作的。郭氏再根據雍正三年(1725年)的清宫內務府造辦處玉作的活計檔記載得知,璽盒的重新裱裝及刻上璽文是在該年的7月至8月期間完成的。雍正帝當年亦最少先後兩次傳旨說明此璽的具體製作要求,其對細節的關注實在是出人意表。
 
此璽雖無重要來源,唯經專家根據清宫造辦處檔案所描述的尺寸及印文及現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雍正帝《御寶印譜》內的印文比對鑑定,這次拍賣的九螭鈕方璽在各方面以及包裝實與文字描述一致,故被確認為真品無疑。
 

粉彩過枝福壽碗25年後再聚

 
另外,同一場拍賣的一對粉彩過枝福壽碗,據資料得知,同類型的碗只有5對傳世,而這對碗的其中1件在1989年被當時藏家透過香港蘇富比售出,後來該碗被徐展堂先生購入收藏,而事隔25年,此對碗終能再聚,殊為難得。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一對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一對
 
桃在中國文化裏乃高壽多福的代表,繁花點點的桃枝具驅邪力量。碗身繪有五紅蝠,代表五福:高壽、康寧、富貴、好德、善終。而碗身的桃樹過枝紋飾綿延至碗的口沿外壁,稱為長枝,乃「長治」的諧音。拍賣資料亦有引清宫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九年四月十九日,上諭着將有釉無釉白磁器上畫久安長治……」而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1682-1756),應為首度授命將此式紋飾施作於瓷器上之人。
 
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亦曾成交過另一對紋飾相同的碗,該對碗先後為著名藏家陳仁濤及白納德(Paul Bernat)珍藏,最終被古董商埃斯肯納齊(Eskenazi)以5,072萬港元投得。及後埃氏將之分拆,其一讓予台灣藏家,另一則於其2010年五十周年紀念展中亮相,當時的售價為550萬美元(約4,290萬港元)。觀乎蘇富比本年春拍的這對蟠桃碗,其中一件的底部圈足雖有一燒製瑕疵,唯最後以近9,000萬港元成交,說明頂級官窯瓷器確實有保值潛力。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
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
 
圖片:作者提供
 

李宗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