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中大敗,黨內年輕一代要求革新,衝擊會場,提出「老賊下台」,並醞釀退黨潮。這令我浮想聯翩。我採訪過國民黨不同年代的人士,包括多位黨主席等高層,真的感到國民黨嚴重老化。有一次我問國民黨有多少40歲以下的黨員,沒有答案。初時,我以為年輕黨員較少,不便向外透露;後來才知道,原來根本沒有年輕黨員的統計數字。
另一個不重視年輕人的例子是,馬英九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曾起用30多歲的女記者擔任發言人。她表現不錯,也算為馬英九當選立下汗馬功勞。馬英九當選後,本想繼續磨練她,但元老派不喜歡,後來這位女士只有揮手而去。
國民黨持續老化
我這次到台灣觀選,也訪問了國民黨競選總部。主持記者會的人士,竟然分配提問機會和次數,後來還要來訪者站在他們後面拍照(不是禮節性的那種安排),以壯該黨聲勢。如此老化的傳統,我乾脆朝門外走去算了。
其實,國民黨除老化外,還有很多問題。例如黨內高層矛盾重重,派系林立,互不相容;馬英九和王金平的矛盾,更是公開化。有一次,馬英九想找王金平也找不到,原來他一聲不響,暫離台灣,連手機也關了。如此關係,還教黨員怎樣團結?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元老的兩岸情結已陷於離地狀態。我不反對兩岸交往和良性互動,但不是全由大陸主導,最終出現一面倒的效果。更有甚者,國民黨不少元老與大陸互動時,原來自己也有不少經濟利益。這又怎教台灣的年輕人相信他們呢?
反觀今天台灣的選民結構,在1900萬選民中,50歲或以下的有1300萬;他們絕大部分在台灣出生,享受到民主轉化的過程,對大陸的封閉政治絕對無法接受。如果大陸只想用經濟手段吸引台灣,真的不用想了。
把台灣的例子輻射到香港來,同樣的關鍵是能否真正讓年輕人發揮作用?能否聽取年輕人的意見(尤其是政治訴求)?林鄭月娥最新的「惠民政策」,不涉及青年;無論她的原意怎樣,也令人感到年輕人彷彿是她眼中的隱形人。
總之,年輕人的作用不是做政治花瓶,而是改革開山車。如不善用,被淘汰的將是自己。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