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5:20: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停暴停嫁禍 珍惜「閃變期」

雖然駱惠寧取得第一個好印象,但關鍵是北京會否改變強硬政策?眼前這一刻,我形容為「閃變」。假如北京真的忽然閃出一剎那寬鬆的念頭,那麼這一「閃」,將會導致日後的「變」(由強硬變務實)?還是一閃就沒有?

新任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昨日亮相。主要有四點分享:

其一,他努力建立第一個好印象,從效果來看,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

他的語言沒有「鬥爭格」,不見什麼「止暴制亂」、「暴徒破壞」、「外部勢力」等;即使他的內容是北京口徑,四平八穩,但屬於中性字眼。所以,他的話較易為人接受。

尤其當人們把他的話跟過去大半年的緊張氣氛、強權高壓和鬥爭語言比較,馬上感到至少有一點鬆動。還有,駱惠寧是通過傳媒來創造這個印象的。昨天,記者在中聯辦門外等候,因風大而獲安排轉到室內。這跟警方惡待傳媒的手法相比,也創造了良好效果。希望這個勢頭持續下去。

不妨繼續寬鬆

其二,反映北京願意嘗試一些策略性的調整(但未見政策性的改變)。

任何官員的言行都反映北京的某種姿態。駱惠寧的表現,我不知道是否強硬政策不能奏效才出現的「戰略性退卻」?但至少從公關技巧的角度看,假戲不妨當真做,促使戲假變情真。

用中國的政治術語說,這是「醞釀小氣候,創造大氣候」。長期以來,一些人崇拜權力和暴力,不肯調節和放軟身段,才令局勢更僵。但實際上,寬鬆更能互利。記得梁振英宣布不競爭連任的時候,北京得到的稱讚最多,因為誰都知道是北京不讓他連任的。如今,不妨繼續寬鬆,逐步順應民意,即使是漸變也好。

其三,雖然駱惠寧取得第一個好印象,但關鍵仍是北京會否改變強硬政策?

眼前這一刻,我形容為「閃變」。假如北京真的忽然閃出一剎那寬鬆的念頭,那麼這一「閃」,將會導致日後的「變」(由強硬變務實)?還是一閃就沒有了?一切歸於沉寂,回到死角原位?不知道。中國的政治往往是鐘擺政治,而且容易左傾,能否由量變(不斷創造寬鬆事例)到質變(順應民意的政策),還是未知之數。

其四,港府和警方高壓不改,所有溫和語言都無用。

儘管駱惠寧建立了第一個好印象,但中聯辦畢竟只是間接管治,而市民卻24小時感受到林鄭月娥和警方的直接高壓管治。如果北京不下令港府和警方改變,駱惠寧再禮賢下士,也無補於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