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產總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衡量一地每年所有經濟活動的價值。很多人把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混淆。即使國民離開了本地去了第二個國家,其收入會計入GNP但不會計入GDP。但由於不是所有國家或者經濟體都追蹤到國民在海外的收入,所以GNP比較難計算。以香港為例,GDP涵蓋不只香港人,一些外來人口的經濟生產也計入,例如外傭在港的收入也計算在GDP。簡而言之,任何人在港從事任何經濟活動都會計入GDP。
GDP增長有時候是正,有時候是負,視乎當時經濟環境,但正常情況下不會長期負增長,這是因為地方人口通常會增長,而勞動力和資本通常會隨着人口上升而增加,GDP長時間後都會增加。但一些依賴單一產出的經濟體如石油國家及澳門,會出現長時間GDP下跌情況。我們要留意GDP與GNP比較。有些國家是勞動力出口國,例如菲律賓。菲傭收入會計在香港GDP而並非菲律賓GDP,但會計在菲律賓的GNP。如果將菲律賓的GDP增長與其他東南亞國家比較時,並不能如實反映他們的實際差距。
GDP能夠比較經濟表現
儘管GDP並不是一個完美量度方法,例如僱主如娶了菲傭,工資變為家用,便不會算進GDP,又如一個國家生產大量武器自用,它的GDP也不能反映國民福祉,但GDP仍可以客觀比較不同經濟體及同一經濟體在不同時間的經濟表現。由於目前沒有其他更好方法取代GDP的量度,所以現階段來說,GDP是一個比較好方法。有人會用一些其他方法,例如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但這些方法比較主觀,很難與其他國家比較。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