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大學高瞻遠矚拓展研究

強調應用實效 成果貢獻社會

公開大學的科研實力亦漸獲社會肯定。例如,剛於9月獲研究資助局撥款設立的「粤港澳大灣區海岸濕地基礎及應用研究中心實驗室」,資助額達港幣930萬元,為今年同類成功申請撥款的項目中最高。

香港公開大學(公大)成立30年,發展初期主要集中教學工作,隨着大學發展日漸成熟,加上近年受惠於政府撥款,開始投放更多資源於研究上。為統籌研究工作,公大更成立了「研究事務處」,積極支援院校師生爭取研究資助及撥款,並獲得豐碩成果。

設立研究所/中心 全方位推動應用研究

過去五年,公大的研究於多方面健康發展,成果豐碩。現時公大已設立多個研究所/中心,在不同學術領域進行研究和培育相關人才,它們包括:

  • 創新科技與持續發展研究所;
  • 田家炳中華文化中心;
  • 數碼文化與人文學科研究所;
  • 開放及創新教育研究所;
  • 雙語教學研究所;
  • 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
  • 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敎授説,上述大部分的研究單位均是透過研究資助局撥款而成立。「在2013年底,政府宣布推出『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增撥資源支持自資院校進行研究,我們遂積極申請,並錄得豐碩成果,6年以來已合共獲得近港幣8700萬元經費,預計至明年的累積研究資助總額將達過億元,讓大學得以進行更多有意義的研究項目。」

公開大學現設有多個研究所/中心,推動不同學術範疇的研究工作,同時亦會為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業界及政府提供交流平台,促進各持分者的合作及溝通。圖為2019年公大「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開幕典禮。
公開大學現設有多個研究所/中心,推動不同學術範疇的研究工作,同時亦會為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業界及政府提供交流平台,促進各持分者的合作及溝通。圖為2019年公大「公共及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開幕典禮。

研究事務處總監李錦昌博士補充,除了「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外,政府亦於今年設立「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更多私營機構贊助大學的研究項目,協助院校開拓研究經費來源,而政府則會根據院校籌得的款項按比例發放配對補助金。他相信新措施有助推動香港研究發展,並能助公大及其他自資院校提升研究水平及實力。

關敎授亦指出,公大的研究方向及內容多以「應用」為主,優勢是研究成果能於短期內應用及實踐,回饋社會,同時亦可應用於教學上,讓學生受惠,提升教學素質,達致教研相長。「近年,我們再進一步,在支援教研人員參與研究外,亦鼓勵本科生於其畢業作品中加入更多創新及研究元素,其中有不少出色的學生論文或項目獲邀在國際會議或期刊上發表,顯示大學的研究實力在不同層面均日漸提升。」

關清平教授鼓勵學生參與研究工作,並協助他們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相關成果,希望從而提升他們對研究的興趣及能力,也為人類知識增長帶來貢獻。
關清平教授鼓勵學生參與研究工作,並協助他們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相關成果,希望從而提升他們對研究的興趣及能力,也為人類知識增長帶來貢獻。

初期致志教學工作 近年積極開展發展

回顧香港公開大學的發展進程,正是採用了按部就班的策略。該校於1989年由政府成立,初期致力為在職人士提供優質及靈活的高等教育機會,當時大學的資源較集中於發展教學及相關配套。李錦昌博士表示,「公大乃自負盈虧辦學的自資院校,學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必須審慎理財,以學生的需要為先,將款項用於提供優質課程及設施上,故此成立初期在研究的規模及步伐稍慢。」

李錦昌博士回憶道:「20多年前,我是公大首位申請大學研究經費的教學人員,當年研究經費並不充裕。後來隨着大學資源日漸增多,尤其加上政府推展相關的研究資助計劃後,公大推動及參與的研究項目開始持續增多。」事實上,在今年9月剛公布的「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中,公大獲撥款港幣2100萬元,開展17個研究項目,資助總額是合資格院校中最高的。

香港公開大學近年積極優化研究設施,為大學科研人員建構更完善的研究環境,推展更多創新項目。
香港公開大學近年積極優化研究設施,為大學科研人員建構更完善的研究環境,推展更多創新項目。

另一方面,公開大學的科研實力亦漸獲社會肯定。例如,剛於9月獲研究資助局撥款設立的「粤港澳大灣區海岸濕地基礎及應用研究中心實驗室」,資助額達港幣930萬元,為今年同類成功申請撥款的項目中最高。

關清平敎授簡介,項目主要是研究海岸濕地各自然物種及物質,從環境保護、生物科學等多個範疇進行。例如利用有關天然物質,淨化污染物。李錦昌博士補充指,目前在深圳福田已有實驗室進行濕地研究,公大獲撥款後將可和當地科研單位合作,相信研究成果可以帶動大灣區的相關研究,並進一步提升公大在本地以及大灣區在有關領域的研究地位。

成立研究事務處 支援教研人員

為配合大學日漸多元化的研究發展,公大將原來的「大學研究中心」改組為現時「研究事務處」,全力肩負推廣、協調和支援研究工作,並為大學不同的學術及研究單位人員提供支援,協助他們推動研究活動、申請撥款、以及和本地及境外機構建立溝通平台及合作關係。

李錦昌博士稱,公大研究事務處會全力支援大學的教研人員進行不同範疇的研究項目,並會透過舉辦不同講座及工作坊,強化學術人員的研究能力。
李錦昌博士稱,公大研究事務處會全力支援大學的教研人員進行不同範疇的研究項目,並會透過舉辦不同講座及工作坊,強化學術人員的研究能力。

李錦昌博士解釋,但凡開展一個研究計劃,不論規模大小,當中均牽涉大量行政及前期規劃工作,「研究事務處」會盡力協助研究人員處理相關細節,讓他們可全情投入研究工作,避免因為沒留意細節而錯失機會。此外,「研究事務處」亦會就撰寫研究撥款申請書、籌辦研究及推廣活動、研究論文出版等主題,舉辦多種類講座及工作坊,並適時發放最新研究基金資訊,以協助學術人員有效地發揮及提升他們的研究能力。

公開大學會定期舉辦多個學術會議及講座,邀請不同界別的學者到校和公大師生交流意見和心得。圖為2018年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舉辦的年度學術會議。
公開大學會定期舉辦多個學術會議及講座,邀請不同界別的學者到校和公大師生交流意見和心得。圖為2018年國際商業及管治研究所舉辦的年度學術會議。

科研實力 惠及社群 培育人才

展望未來,公大將繼續運用各所學院的優勢及資源,平衡發展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商業、教育、科技、健康護理等不同範疇的應用研究。公大的科研實力亦將進一步惠及社群。例如,公大正在重點開拓STEA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跨學科教育),在港推廣科普教育發展,提升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據了解,公開大學並將為中學提供有關STEAM教育的最新資訊及支援,促進本地教師掌握推行STEAM教育的知識及技能,協助他們將STEAM元素融入學校課程,提升學生學習科技的興趣、邏輯思維以及創新能力。

公開大學未來將重點發展STEAM教育,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
公開大學未來將重點發展STEAM教育,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

公大不但會設計一系列STEAM課程及教材,免費供中學使用,亦會為學生舉辦不同有關STEAM教學的活動,讓他們可於大學的STEAM實驗室進行探索,或是外借大學儀器進行不同實驗及活動。此外,大學舉辦多項有關STEAM教學的專業發展培訓活動,增強教師在此方面的能力,預期未來4年可惠及200間中學。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