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
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又說: 「昔西伯(周文王)拘(被囚)羑里,演周易;……。」《易傳》: 「《易》有太極(宇宙),是生兩儀(天地),兩儀生四象(四季──夏天,日照長,為老陽;冬天,日照短,為老陰;春為少陽;秋為少陰),四象生八卦(八卦分三爻,廿四氣節也),8×3 = 24」。
八卦與中華文化關係密切,術家演譯離不開八卦;傳統家庭掛八卦以擋煞(三叉八卦);地有八卦城(徽州)、八卦村(廣東肇慶高要市回龍鎮黎槎村);功夫有八卦門、八卦掌、少林五郎八卦棍;道士有八卦道人。八卦不但是卦,也是方位、記事符號——宇宙變化、天、地、雷、風;生活所依:火、水、山、澤、(風);文字、數目、符號雛型(如水字☵),也是圖騰。
宋朱熹《周易本義.八卦取象歌》可助吾人記得八卦:
(天)乾三連(☰) (地)坤六斷(段) (☷) (雷)震仰盂(☳)
(山)艮覆碗(☶) (火)離中虛(☲) (水)坎中滿(☵)
(澤)兌上缺(☱) (風)巽下斷(☴)
太極畫法:
- 先作一圓,
- 取圓(半徑 ½ ) X ½ 作半徑
- 以此小半徑上下畫兩個小圓
- 以「S」形聯給兩小圓左、右圓周即成。
比中國還中國的南韓國旗
就中國文化觀點來看,南韓國旗──太極旗,中間是個太極旗,象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乾卦.象辭》)。 其四角(偶)西北,乾(☰,天空);東南,坤(☷,大地);東北,坎(☵,水);西南,離(☲,火)──象徵陰陽調和、正義、富貴、生命和智慧。漢司馬遷《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周武王既克殷,訪箕子(啇紂之叔)」。武王曰:『於乎(鳴呼)!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常倫所序。』箕子對曰:『……天乃錫(賜)禹鴻(洪)範九等(疇),常倫所序。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感宮室毁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歌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紂王),不與我好兮。』」──箕子與南朝、南韓國旗,有關係否?
犯太歲
凡事不順,倒楣,俗輒曰犯太歲,衝了煞,要化解。古人以木星(Jupiter)為歲星,用以紀年。木星是天體裏的星球,是一顆實星,但若用以紀年,卻有落差,起碼每12年一次的「回壘」,有多於一個半月的落差。古人為了補救這一缺失,便從曆法着手,假設、虛構一個完美星球(虛星),代替木星,以紀年,此即太歲星。清王引之《經義述聞》: 「歲星為陽(實星)右行于天;太歲為陰(虛星),左行於地。」用代數觀念來說,木星與太歲星關係,等同 “ √1”與 “√-1”。但是,由於天體(文)學日漸發達,後人遂漸發現,歲星(木星)周期因為不足整數12年, 它與實際不在、虛擬雙胞胎星──太歲星的對應關係,實在無從說起。發展下去,天干,地支(如甲午、辛亥)就廣泛地在黃曆用以紀年。
太歲有名有姓,則是後人加上去的,也如天干地支一樣,六十年(旬)輪值一次;例如,2014年,歲次甲午,太歲為張詞,前次當值是六十年前(1954),再前一次是百年前(1894)──即中日甲午之戰當年,「太歲」周而復始「注視」下民,世俗便認為「祂」是為嚴厲兇神,不能冒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太歲當頭,無喜必有禍」,漢王充《論衡.或歲篇》:「抵(生肖沖撞)太歲凶(不吉),負(天象、星體犯)太歲亦凶」;術家以為太歲值年而生的,是正沖(如2014年出生,則犯當時太歲張詞);生肖同太歲的,是偏沖(如2014歲次甲午,馬年,屬馬午的便「偏沖」太歲張詞);甚至鄰近的肖屬也是「側沖」(如2014歲之甲午,馬年,則上一年為巳,蛇年;下一年未,羊年;生肖屬蛇、羊的,就是沖馬)。術家又以某年太歲所屬的方位,為煞位;如2014甲午年,太歲在午,(古)南方(地支布置午在南方——即為不吉(今在北方)。民俗,凡太歲要解煞化解,以求心安──信則有,不信則無,心誠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