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etflix紀錄片《蓋茲之道:疑難解法》中,比爾蓋茲用一段小兒麻痺症患者的影片,跟女兒說明他的慈善工作。女兒看了後問:「那你做了什麼?」他說:「我要讓世上不再有小兒麻痺症。」女兒又問:「不不不,我的意思是,那你為影片中這位患者,做了什麼?」
女兒讓蓋茲思考到解決任何問題,都有「零售」和「大盤」兩種作法。
「零售」,是指對當事人個人的幫助。蓋茲說:「跟受害者的情感連結,都是『零售』層次。看到不幸者,我們會難過。但我們看不到其他幾百萬名同樣的受害者。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難過幾百萬倍。」
他繼續說:「但如果你要全面解決這問題,你得從『大盤』的角度思考。思考的規模,必須是個人的十的七次方。」
導演嗆他:「你這樣計算公益活動,實在不太激勵人心。」
蓋茲直白地說:「世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的目的從來不是激勵人心。」
「那是什麼?」
他斬釘截鐵地用一個字來回答:「Optimization」。
解決問題,我們常用關懷、同情、擁抱、激勵、搏感情、拚人氣的方式。這種方式讓我們接觸到的個人,得到心靈溫暖或實際幫助。
但對於大的問題,沒有人,甚至是富可敵國的比爾蓋茲,可以用一對一的方式照顧到每一個個案。
因此,蓋茲基金會根除小兒麻痺症的做法,不是蓋茲夫婦去拜訪患者、拍照留念。
而是開發更安全、有效、便宜的疫苗;募集更多資金;說服當地各級政府的支持;追蹤、搜集、分析病毒的數據;測試下水道中病毒傳播的狀況;開發更精準、便宜的檢測工具;訓練國際及當地全職人員和志工;嚴格監控執行進度。
這是蓋茲所說的「Optimization」。
做「最佳化」的運用
意思是把有限的資源,做「最佳化」的運用。不只讓那一位、十位、百位患者不再受小兒麻痺症所苦,而是讓這疾病從世上永遠消失。
導演之所以嗆蓋茲,是因為他極度理性的思維和說話方式,不易被大眾了解,更不會令人熱血沸騰。某個角度,他不「接地氣」。
但從另一個角度,他比任何人都「接地氣」。他甚至接到當地的下水道!
感性當然重要。受害者個人的故事,讓複雜問題有了具體的面貌。不再只是一組數據,一張圖表,而是像你我一樣呼吸心跳的人,日以繼夜在受苦。
但感性來得快,去得也快。熱血退潮後,往往不留痕跡。
比爾蓋茲不訴諸感性。他不會煽動人心,講話不會讓你想跟他衝鋒陷陣。但他捐出財富、說服巴菲特也捐出財富,用這些錢來直搗人類最大的問題。1988年,35萬人得了小兒麻痺。2016年,只有40人。這不完全是他的功勞,但他的「最佳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成果,更「感性」?更「激勵人心」?
下次碰到棘手問題,想想「零售」和「大盤」的對比。
原刊於王文華Facebook,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