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中國夢 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追求自己的政治與外交政策模式:他要建立中國特色模式,實現他的中國夢,或許還能因此為其他不滿歐美自由民主模式的國家建立一個榜樣。

習近平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他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過,習近平的前任也有這個目標。習近平這次革命與過去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採取的戰略:由他領導下的激進中央集權;政府加強對社會的滲透;構築無形規章與限制牆,對理念、文化與進出中國的資金施加更嚴厲的控制;以及大舉投射出中國的國力。它一方面再次主張政府對中國內政與經濟生活的控制,一方面在國際上扮演更具野心與擴張的角色。

習近平擔任中央總書記與國家主席這些年來,他的體制與個人權力不斷擴大。與之前幾任領導人不同的是,他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要求軍方與黨領導人向他效忠;並透過全面肅貪剷除政治對手;建立所謂的「習核心」,宣示他在傳統集體領導中的最高權威。就許多標準來說,習近平都是中國自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力的領導人。

習近平與他的領導團隊也着手擴大政府在社會扮演的角色,加強黨與政府管控。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2000年撰文討論毛澤東到鄧小平的轉型過程時指出:「如果社會滲透是毛澤東時代的標誌,那麼退出社會就是鄧小平時代的重大標誌。政府滲透與操控的組織機制正大幅裁減或完全解體。」但中國目前的領導階層已經發動一套激進的改革,讓黨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減反增。舉例來說,政府雖然歡迎非政府組織幫忙完成共產黨的目標,但鼓吹改革、或在政治生活上尋求更大發言權的人,如推動婦女、勞工運動的社運人士等等,遭到拘押下獄的風險卻有增無減。此外,儘管保證繼續開放市場,中國領導階層卻不斷加強黨與政府對經濟的管控。

這種政黨的控制加強也用來保護中國社會與經濟,使它們不受外國的競爭與影響。習近平建立一道看不見的法規與技術障礙壁壘,限制外國理念、文化、有時還限制外資進入中國的管道與機會。不過這道牆可以選擇性的穿透。雖然穿透進入牆內的東西愈來愈少,但穿出牆外的東西卻愈來愈多。舉例來說,習近平透過中國媒體、孔子學院(中國政府贊助的語言與文化中心)與智庫,將中國的理念與影響力大舉推向外界。習近平政府也鼓勵瞄準特定產業或國家的資金流出中國(但不時也會限制流往其他產業或國家的資金)。

在胡錦濤統治期間,中國逐步放下在國際事務保持低姿態的政策,開始積極參與全球規範、制度的訂定。而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加速這種轉型。他建立中國在海外第一個軍事後勤基地;在歐洲與亞洲戰略性港口大舉投資;讓中國以領導人之姿參與氣候變遷等全球性挑戰的處理過程;並提出一些貿易與安全體制的新建議。習近平要以嶄新的方式展現中國國力,奪回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他的許多改革要件,例如以黨領導階層嚴格控制資訊流通,對業者加強管控等等,以及北京在國際事務上轉趨主動的做法,也曾出現在中國其他朝代。但無論怎麼說,這些作為與中國近代史大相逕庭。習近平追求自己的政治與外交政策模式:他要建立中國特色模式,實現他的中國夢,或許還能因此為其他不滿歐美自由民主模式的國家建立一個榜樣。

革命的性質與規模

為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革命的性質與規模,我仔細鑽研習近平的幾十篇演講與評論,來了解他的改革工作進程。在以下六章,為了反映他的改革優先順位,首先討論他的政治與網路改革,接下來談到創新、國有企業與環境等經濟議題,最後以習近平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總論為結尾。每一章都會探討中國領導階層如何採取行動推動目標,以及這些新做法造成哪些有意與無意的後果。最後一章則為美國與國際社會提出一套與這個轉型中的大國合作、協調、必要時與它對抗的建議。

第二章與第三章探討中央集權與共產黨對政治生活介入漸深的問題。第二章的討論焦點在習近平的政治體制轉型與過程的實際做法,包括他如何擴大個人權力、運用群眾運動,以及進行法律改革等等;第三章探討網路時空背景下的中國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在2000年代這十年間,網路成為一個虛擬政治世界,提供機會讓公民社會開花結果、政治評論範疇更加廣闊,並增加政治體制內部的透明度與問責程度。但中國目前的領導階層卻運用新科技對網路業者施壓,並用網路大軍來控制中國國內與境外生產的內容。這些措施,搭配新出爐的網路法規,大幅削減中國網路這種政治空間的活力。

第四、五、六章探討習近平經濟現代化行動的三個核心領域:國有企業、創新與空氣品質。在經濟方面,習近平政府2013年11月在第18屆三中全會發表的改革方案,因氣勢恢宏與規模龐大而頗獲國際好評。但雖說表面上鼓吹擴大市場改革,要求與國際經濟整合,習近平政府仍然讓共產黨在經濟上扮演一定的角色,甚至提升重要性。共產黨不僅積極干預、讓經濟不受市場起伏與外國競爭的衝擊,還更加主動的插手公司層面的經濟決策。第四章剖析國有企業改革的命運,國有企業在經濟上、以及共產黨在國有企業上扮演的角色不但沒有減少,在政府推波助瀾下,國有企業還以民族領頭羊之姿變得更加重要,共產黨在國有企業決策過程扮演的角色也更加強化。

習近平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他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亞新社)
習近平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他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亞新社)

由於政府與市場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中國政府視為最優先的創新,反映出一個更為混雜的改革想像。第五章探討中國政府如何支持本土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可以發現儘管也有擴大競爭的呼聲,但中國仍繼續抵擋外國競爭、保護本土業者,並透過「中國製造2025」這類計畫來防止市場決定贏家與輸家。這種為電動車等針對性戰略產業提供政治與經濟支援的做法,雖能提供新興產業寶貴的發展時間,並取得市佔率,但也可能抹殺只有透過真正競爭才能出現的經濟效益與創新能力。甚至在中國迅速發展的新創科技產業裏,拜地方政府干預之賜,實力軟弱的業者也能苟延殘喘,潛力較強的業者卻被排擠,難以獲得投資機會。

不斷增加的社會壓力使環保躍升為中國領導階層的當務之急。領導階層雖然渴望經濟能繼續高速發展,但也要顧及民眾對乾淨空氣與改善公共衛生的需求,第六章透過這個角度觀察中國的經濟改革努力。中國領導階層採取一種多面向計畫,包括傳統由上而下控制污染的計畫、法規與環保系統內部的體制改革,以及讓公民社會透過非營利環保組織或其他民間社運形式參與工作。結果成敗互見,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有些地方成績不佳。但總體而言,主要由於經濟成長繼續掛帥,由上而下控制污染的計畫執行不力,以及環保法規不夠嚴謹,環保終不敵經濟成長優先的競爭。

第七章針對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與安全事務方面不斷強化的介入,從形式與實質兩方面進行評估,探討中國領導階層為了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而推出的新計畫與體制。中國儘管煞費苦心地封鎖邊界、抵擋外國理念與競爭,但也想方法向國際展現中國的國力,並以全球化鬥士自居。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計畫規模極其宏偉,如果成功,可以透過基礎建設、數碼通訊、金融與文化,將全球各地區的國家聯繫在一起。推動一帶一路不僅能加強貿易與投資關係,還有加強國際關係的潛能。它並倡導中國媒體、智庫、海外語言與文化機構「走出國門」的戰略,以提升中國軟實力。最後,從第七章會發現,中國領導階層儘管運用各種政策,建立許多機構,進而具備將中國轉型為全球領導人的潛力,但這些計畫的內容卻很落後。此外,習近平封鎖中國邊界、排斥外國理念與經濟競爭的做法,也遭致國際社會批判,進一步損及中國躍居全球領導地位的能力。

最後一章探討習近平的改革對美國造成的衝擊。我在這一章為美國提出幾項建議,教導美國如何在習近平主政期間伸張美國利益,包括加強美國對亞洲政策經濟與政治籌碼、制衡習近平的野心、採取互惠標準、協調與盟國政策、確使中國遵守國際領導承諾等等。

第三次革命能夠成功嗎?

習近平的第三次革命能否長久?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這次革命有翻盤的危機,十九大的結果也說明他的權力與改革授權比過去更加鞏固。他的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一種過去只有毛澤東才能享有的方式寫入黨綱;他的想法也都冠上他的名字與「思想」二字。習近平還打破中國共產黨25年的傳統,對中央總書記接班人選避而不提;一般認為這樣做是在為他預留空間,讓他有可能在2022年當選連任。最後,習近平在共產黨最高層的政治局常委會與政治局安插親信。在政治局的七名常委之中,不算習近平本人,就有四名委員是親信,而政治局25名委員裏也有十八人是習近平的盟友。

習近平在十九大意氣風發地發表三個半小時的工作報告,說明五年來的各項成就,指中國正走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他強調中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他還提出嶄新的構想,要用「中國智慧」協助其他國家開發,要用「中國方案解決人類問題」。

習近平要在2020年將人均收入翻倍,要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事實上,他的這些中國夢已有長足進展。他在今後五年的施政優先項目與目前沒有太大的不同,包括打擊貪污、因應環境挑戰、推動經濟改革與成長、確保黨與黨的理念在中國政治與經濟生活中全面深根。

無論怎麼說,以下幾章要談到,他的所有優先改革都面對重大、而且有些還愈來愈嚴重的矛盾。不滿的聲浪可能匯聚合流、形成重大的政治挑戰,這一點我們必須警覺。當然,比較史學沒有站在習近平這一邊。儘管世界上有些地區也出現民主倒車的現象,但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所有重要經濟體都是民主體制。

不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訊息是,我們必須面對今天的中國。習近平領導團隊的戰略方向很明顯,而且也為中國的政治、經濟生活和國際地位帶來深遠影響,但大多數國家尚未做好了解與因應這些變化的準備。

新書介紹

書名:《習近平與新中國──中國第三次革命的機會與挑戰》

作者: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

譯者:譚天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