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 ‧ 寫 ‧ 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現正推出。計劃希望中學生透過與文壇名家接觸及實地考察文人舊地,引起閱讀興趣,並提升寫作技巧。

為何要推動閱讀文化?作家林語堂在其《讀書的藝術》中,簡化宋代詩人黃山谷的名言成為:「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畫家李苦禪提醒年輕一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其實閱讀不只提升個人修養及談吐,更是啟迪心靈、擴闊視野、開啟智慧及引領進步的鑰匙。

第一部分:五場文壇名家講座

講座一︰五四新文學的意義——魯迅、沈從文、張愛玲(已圓滿結束)

講者:李歐梵教授    日期:2019年9月28日(六)  名額:400人    地點: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綜藝廳

按此閱讀講座報道:《李歐梵:五四運動破鐵屋 魯迅吶喊第一人》

講座二︰從金庸小說學寫作

講者:楊興安博士

 此講座改為影片形式播放

第一集:從金庸迷、書寫金庸到金庸秘書

第二集:遣詞精準、言之有物、文采飛揚的寫作技巧

第三集:細味金庸小說中的人、情、景

 

前往活動網站

講座三︰終身受用的學好中文方法

講者:何文匯教授

第一集:平仄與聲調

第二集:認識反切與近體詩格律

第三集:近體詩格律 ── 應用篇

影片閱讀資料

前往活動網站

講座四︰閱讀經典——中國文字之魅力

講者:白先勇教授

第一集:如何鑑賞中國最偉大的小說《紅樓夢》

第二集:從《台北人》、《驀然回首》、《寂寞的十七歲》談短篇小說創作

第三集: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前往活動網站

講座五︰迴避語文,失敗之始(網上講座)

講者:胡燕青女士

日期:2020年7月11日(六)  名額:400人

第一集:中西詩歌創作的神思與妙筆──杜甫、Emily Dickinson作品賞析

第二集:對偶與成語之美

胡燕青主講:學好語文 錦心繡口(迴避語文 失敗之始 第三集)

第二部分:實地考察

(參加者須提交不多於200字的短文說明參加原因)

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已圓滿結束)

導賞:丁新豹教授   日期:2020年1月4日(六)名額:40人

按此閱讀實地考察報道:《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實地考察二︰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

導賞:陳天權先生

此實地考察改為影片形式播放

第一集: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傳承百年的時光旅程

第二集:張愛玲香江未了緣──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

第三集: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 (第三集)──許地山、陳寅恪領港大中文學院開創新風

前往活動網站

實地考察三︰從新亞圓亭到天人合一

談文學、說傳承

導賞:馮珍今女士

此實地考察改為影片形式播放

第一集:農圃道足跡

第二集:遊新亞・述校史

第三集:館藏翰墨──中大的人文風景

前往活動網站

第三部分:學習成果分享

(由於疫情緣故,截止日期順延至2021年1月31日)

為鼓勵學生持續閱讀和寫作,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果,我們將舉辦獎勵計劃,邀請學生於完成活動後分享學習回饋。參加者可選擇提交短文或專題報告,所有作品須由學校收集及遞交︰

  1. 撰寫一篇500字的學習後感,總結所學及心得體會,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在活動完成一個月內提交作品。
  2. 以小組形式完成專題研習報告,每組3-6人。學生可根據興趣自選一個有關中國文學的主題作深入探討,通過資料搜集、分析和整理、實地考察或者訪問調查,進行探究式的自主學習。參加者提交不多於2000字的書面報告,展示研習成果。

獎勵

學習後感寫作設冠、亞、季軍各一名及優異獎10名
得獎者分別可獲500元、300元、200元、100元書券,以及獎狀。

專題報告寫作設冠、亞、季軍各一名
得獎者分別可獲500元、300元、200元書券,以及獎狀。

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社亦設立「最踴躍參與獎」,出席次數最多的學生將獲得此獎項,得獎學生可獲200元書券。

評審團

評審程序分兩輪進行,由校長、導賞員及灼見名家編輯等專家組成初選評審小組,甄選出兩組各20份作品進入決選。決賽評審成員將從入圍作品中選出最佳作品。

評審準則

作品內容及照片必須切合主題,評分標準如下︰

結果公布

計劃已完滿完結,結果及得獎作品已於灼見名家網站「學習成果分享得獎名單」專頁公布,得獎學生及其所屬學校將獲另行通知。所有獲獎學校及學生將獲邀請出席頒獎典禮。

按此下載宣傳單張

講者及導賞者簡介

李歐梵教授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先後執教普林斯頓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 著有《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中西文學的回想》、《西湖的彼岸》、《上海摩登》、《狐狸洞話語》、《世紀末囈語》、《尋回香港文化》、《都市漫遊者》、《清水灣畔的囈語》、 《我的哈佛歲月》、《蒼涼與世故》、《又一城狂想曲》、《交響》、《人文文本》等。

楊興安博士

晚清著名文士、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堂姪。文學博士。年輕時擔任武俠小說家金庸秘書,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其散文被選為中學課文。著有《金庸小說與文學》、《金庸筆下世界》、《香港中學文憑適用──散文賞析與寫作》、《現代書信》等多種著述,現為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

何文匯教授

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校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著作包括《人鬼神》、《詩詞曲格律淺說》、 《粵音正讀字彙》、《粵音平仄入門》、《王子復仇記》、《文匯文選》、《周易知行》、《漢唐詩雜說》、《談學習,憶名師》等。

白先勇教授

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台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文學創作碩士。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臺北人》、《紐約客》、《孽子》、《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牡丹情緣》、《父親與民國》、《止痛療傷》等。從加州大學退休後,投入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演出,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2014年在台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將畢生對《紅樓夢》的鑽研體會,傾囊相授學子,深受兩岸學生歡迎。

胡燕青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前副教授。設計並教授文學創作科目。三度獲得香港浸會大學頒發的校長杯最佳教學獎(系內最佳教學獎2001,大學最佳教學獎2009,文學院最佳教學獎2012)。目前為國際基督教機構翻譯編輯。出版9本個人詩集,12本散文集,兩本短篇小說集,6本少年中篇小說,16本兒童圖畫書。曾獲得兩項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詩,散文),兩項基督教湯清文藝獎(首獎,卓越成就獎),三項中文文學雙年獎首獎(詩,少年小說,散文)。200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成就獎(文學藝術)。

丁新豹教授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研究範圍包括晚清外銷畫、香港華人社會史、廣州及澳門歷史等。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英國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名譽院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客席助理教授、香港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專家顧問、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理事會成員、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會長、香港及廣東省多所博物館名譽顧問等。出版著作包括: 《香江有幸埋忠骨:長眠香港與辛亥革命有關的人物(增訂版)》及《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等。

陳天權先生

曾任職新聞工作,同時喜好闖蕩旅遊,足跡遍及世界約100個國家。近10多年來回歸本土,探索歷史、建築、宗教和風俗。2004年入讀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碩士課程,畢業後轉職自由撰稿人,並為多個文教團體擔任顧問、文物課程導師和地區歷史導賞員。曾出版10多本書籍,包括《被遺忘的歷史建築》、《香港節慶風俗》、《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和《融會中西:澳門文化之旅》等。

馮珍今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文學士及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創作教學。自少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深信路上有人,就有風景,樂於以寫作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思。 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以及編著《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等。

詳情

主辦機構:灼見名家傳媒
參加對象:中一至中四學生及老師
報名表格:按此下載海報或留意本社郵寄信件
費用:免費參加
本計劃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

報名方法

電郵:[email protected]
郵寄: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傳真:2818 3022

查詢

黃晨曦小姐  電話:2818 3011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幸夷女士  電話:2818 3638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