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夏季「香港腳」找上身

「香港腳」屬中醫學「腳濕氣」範疇,認為本病多因濕熱蘊積於內,風毒蟲邪乘虛侵襲於外,久則經絡瘀阻,氣血不榮肌膚,乃生此疾。

為什麼足癬叫「香港腳」?在殖民地時期,不少被派遣來港的英國士兵都得了香港腳,由於香港天氣炎熱和潮濕,士兵們整天穿着長靴,結果足部出現水泡,紅腫化膿,奇癢難耐。而歐洲很少足癬個案,所以這種怪病被認為是在香港才有的流行病,故足癬俗稱為「香港腳」。

香港腳會傳染嗎?由於本病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淺部皮膚病,具有相當的傳染性,接觸患者的鞋、襪等用品,皆有被傳染的機會。有調查顯示,70-80%的成人曾患上程度不一的足癬。以足趾間皮膚水泡、脫皮、糜爛、破裂而有特殊臭味為臨床特徵,成人多見,好發於夏季。如延誤治療,可引發手癬、體癬、股癬等。

中醫臨床分型

本病屬中醫學「腳濕氣」範疇,認為本病多因濕熱蘊積於內,風毒蟲邪乘虛侵襲於外,久則經絡瘀阻,氣血不榮肌膚,乃生此疾。常見臨床分型和治則如下:

(一)濕熱下注型
症狀:趾間浸漬腐白,腐爛流滋,瘙癢疼痛,氣味腥臭,搓破腐白皮破則露出鮮肉部分,黏水似脂;或搓破毒染,皮脫腐爛,自覺疼痛,步履艱難,焮赤腫脹,舌質紅,苔薄黃,脈濡數。
治則: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治療方劑:五神湯加減。

(二)腎虛風襲型
症狀:病久不癒,時常趾間劇癢,浮腫,滋水外溢或乾癢脫皮,甚至皸裂,遇熱遇水則疼痛不適,舌質淡紅,少苔,脈虛細。
治則:益氣養陰,散風利濕。
治療方劑:犀角散加減。

(三)血虛風燥型
症狀:皮膚增厚,脫屑,粗糙乾裂,瘙癢不流水,舌紅苔薄,脈弦。
治則:養血潤燥,袪風止癢。
治療方劑:當歸飲子加減。

食療舉例:袪濕三豆飲

材料:黑豆15克、赤小豆15克、炒扁豆10克、生薏米15克、川木瓜6克、懷牛七6克。
製法:先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浸15分鐘,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30分鐘即可。
功效:祛濕、利水、解毒。

外用浸腳方

材料:苦參20克、地膚子20克、白蘚皮20克、百部15克、藿香10克、黃連10克。
製法:先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浸15分鐘,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30分鐘,隔渣倒入桶內至微溫後浸腳20分鐘。如水量不夠,可加入適量暖開水。
功效:殺菌止癢。

勤護理可減足癬

有些人認為足癬無法得到根治,而任由此病發展,尤其是香港天氣長期潮濕溫暖,適合提供了良好環境給各種細菌病毒的滋生。的確患者經治療後,短期症狀容易消除,但亦容易復發,但是臨床很難分辨患者是復發,還是再度感染,所以有耐心堅持正確的治療是本病治癒的關鍵。而且,某些病例因為延誤診治,而引起併發症,例如:丹毒、蜂窩織炎等細菌性感染,便相當棘手!

日常調護對病情的康復也非常重要。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盡量避免使用公共拖鞋、抺布等等,抺腳布要定期消毒,保持足部及鞋履清潔乾爽,防止真菌繁殖,以減低傳染性。飲食方面,減少刺激性飲品,例如茶、咖啡,酒等等。

備註:以上食療及外用方法建議純粹屬於個人經驗,最好徵詢醫師後使用為佳!

温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