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萃才:香港若持續不穩 勢損金融中心地位

麥萃才指出,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二的英國已因為脫歐,甚至是硬脫歐,地位受到挑戰。「如果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三的香港因為社會事件而使到金融中心地位下跌,究竟誰會得益,相信讀者心中有數」。

金融業是香港的主要行業之一,2017年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貢獻達到18.9%,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的穩定是相當重要的。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周三(21日)在《香港經濟日報》發表題為〈港社會動盪損金融中心地位  誰得益?〉的評論文章,指出由於中美貿易戰及近期社會事件的影響,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有下調的壓力。

「紐倫港」不是隨便說

麥萃才指出,金融中心的地位是有世界排名的。英國智庫機構Z/YEN每年會發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對上一次是2018年9月12日,全球五大金融中心的排名依次為:一、紐約(788分);二、倫敦(786分);三、香港(783分);四、新加坡(769分)和五、上海(766分)。而「紐倫港」之說,其實是從這些排名、評分而來的,毫無疑問,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他解釋,上述指數排名,會計算各城市五大範疇的競爭力,包括:1.營商環境;2.人力資源;3.基建;4.金融業發展和5.聲譽。

麥萃才坦言,近期香港發生的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戰,對於香港的貿易、物流、旅遊等行業影響比較大,比較直接;對於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支援服務,以及金融業影響較少。然而,「有些影響會陸續浮現,而這些影響可能是深遠的」。

金融業免疫只因國際化

他特別指出,金融業「暫時看來好像是免疫於社會事件」,自6月以來,恒生指數並沒有大跌。5月尾恒指收26901,8月5日「大罷工」那天恒指收26151。兩個多月來恒指只微跌2.78%。而大跌的8月5日那天,主要是中美貿易戰升級所導致,包括美國宣告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以及把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至於香港的遊行、示威、甚至騷亂,並沒有太大影響恒生指數。「於是有些人大惑不解!正常的情況下,一個地方發生騷亂,會影響當地經濟,正常會反映在投資者行為上,為何恒生指數沒有太大反應呢」?

他認為,其中一個解釋是港股已經國際化,香港的股市排名在全球居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紐交所、納斯達克、日本交易和上交所。香港只有740萬人口,只佔英國人口的11.2%,但香港股市的市值已超過了英國股市。

麥萃才指出,根據港交所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香港股市結構中,有66.24%的股份來自內地企業,而股市成交中,76.09%是來自這些內地企業股份的。「香港出現了社會事件,只會影響那些香港企業,特別是營利來源主要來自香港那些。當香港經濟出現了問題,原則上影響不了內地企業的盈利」。

其次是香港的小投資者只佔股市交易量很小的部分,他指出:「超過七成的交易量由機構性投資者進行。這些基金經理、專業投資者,買賣股份是基於企業盈利,如果香港的社會事件影響不了企業的盈利,那麼便沒有必要大幅拋售港股。」

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3月底,香港人的強積金資產有近9000億港元,其中有一個重要部分是投放在港股。「慶幸香港股市並不是那麼本土,而是很國際化,所以穩定性得以維持。否則,僱員的權益,便會因為股市大幅波動而受到影響,特別是對那些快退休的人士而言。如果沒有了中國企業,香港股市市值便少了三分二,按照數據,世界十大股市也不入」。

騷動持續只會嚇走外資

然而,這並不能代表能夠長期抵受香港的社會事件。他坦言:「如果香港令外商覺得不安全,不穩定,那麼就沒有必要在港進行交易。例如去年港交所推出了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措施,多了很多科技股及醫藥股在香港上市,增加了股市市值之餘,亦增加了投資產品的種類。而過去10年,其中有6年,香港都是全球新股集資最多的地方!現在上海也有科創板的設立,內地企業選擇上市的地點又多了一個。如果香港不穩定,企業就未必選擇來港上市。」

麥萃才認為,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有下調的壓力。而排名分別為第四及第四的新加坡和上海,有機會超越。「因為香港發生的社會事件,將會影響了幾方面的評分,例如在營商環境方面,細分的部分:(1)政治穩定及法治方面;(2)宏觀經濟這兩部分有可能被調低;而聲譽那部分的細分:城市聲譽也可能下調。那麼就算其他城市的評分不變,香港的排名可能因為評分下調而下跌」。

不過,他也指出,排名升跌不代表什麼,最終要看的是資金會否外流,金融交易會不會轉至其他地方,如果香港少了一個高增值的行業,減少了就業機會便很可惜了。

從國際層面看,麥萃才指出,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二的英國已因為脫歐,甚至是硬脫歐,地位受到挑戰。「如果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三的香港因為社會事件而使到金融中心地位下跌,究竟誰會得益,相信讀者心中有數」。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