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運動的一項特色是沒有「大台」── 一個負責統籌指揮的司令台。有人說,這是社交媒體出現後群眾運動的特色,當權者對社交媒體的運作不甚了了,所以被弄到措手不及。
社交媒體有利於訊息的高速傳播,亦有利於個人創意的自發推動,所以在沒有「大台」的指揮下,抗爭運動都可以風起雲湧,到處開花。各適其適,弄到當權者疲於奔命。
然而,我認為這種情況只宜在運動開始的時候如是,若果運動已開展了將近半年仍處於這樣的境況,那就有點不正常。如果不設大台是運動背後的策劃者的刻意安排,那就更有點不負責任。
群眾運動在開始的時候,當然離不開群眾的自發性。但運動一開展,在群眾中一定會出現一些較為出眾的人物,他們的視野比較宏大,洞察力較強,能把前景描述得較為清楚,令群眾樂於跟隨他們。此外,他的處事能力較強,在運動遇到困難的時候,常能拿出解決方案。加上他們的決心大,意志強,所以較能爭取到群眾的信任。群眾會樂於把這類人推上大台,擔任運動的領導班子,負責為運動發號施令。但今次運動卻遲遲未見「大台」的出現。我覺得這似是一種刻意的安排,並非自然而然。社交媒體的出現,只會助長無名英雄可以更快為群眾所認識,它只會方便領袖進行指揮部署,並不會妨礙領導班子的形成。群眾需要領袖,人類有史以來,世界皆是如是。
做法不公開不透明
然而,「反送中」運動開展了將近半年,普通人仍看不清楚哪些人在策劃,亦不知道這些人怎樣變成司令台的成員,更不知道他們的決策是透過什麼程序達至。這種做法既不公開又不透明,不似是追求民主信仰自由的人的做法。
這種做法最大好處是可以把幕後策劃者隱藏起來,以免被當權者秋後算帳。但這樣做同時亦沒法令運動策劃者透過公開渠道獲得民眾的授權。將來會產生很多內部矛盾。按南斯拉夫改革者吉拉斯的說法,這類因鬥爭需要而組成的革命組織,很容易形成一個新的統治階級,將來變成騎在人民頭上的專制政權。反對派既然說是為了香港人爭取民主,為什麼不先做個示範,以證明他們是懂得如何透過民主程序建立起一個有認受性的權力體系。如果他們連自己的組織也不懂得用民主方式來運作,香港人又怎能相信,他們將來有話語權之後,會真的在香港實行民主憲政!
不設大台不但影響內部的授權與溝通,亦會影響與當權者對話,以向當權者爭取鬥爭的成果。一場這麼多人參與的運動,期間多少人作出了犧牲,總不能一點成果也不要;但反對派卻連大台也不設,似乎並沒有打算派代表與政府展開討價還價。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談判總不能每次都堅守終極方案,一點不肯讓步。堅持缺一不可的結果,只會是五大皆空,一無所獲。然而,反對派卻至今仍沒有任何開展談判的準備。大家似乎都只熱衷於鬥爭,卻不計較有否收穫,這對得住在運動中作出了重大犧牲的人嗎?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