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殺華為的舉動極為罕見,超級大國傾舉國之力對付一家行動通訊設備廠商,卻無法一刀封喉。
華為事件讓我們見識到美國的蠻橫與粗暴本性,也認識到在超級全球化時代,強大如美國政府也有其能力極限。
過去,列根政府利用司法誣陷手段封殺日立公司的半導體部門;奧巴馬時代司法部門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擊垮通用公司強勁對手──法國阿爾斯通(Alstom)集團,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當然最大的區別是,當年日本與法國政府無法起身抗衡美國,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標竿企業之合法權利被踐踏,而今日華為有中國政府與市場作為靠山。
失敗的孤立策略
特朗普身邊的鷹派大將也犯了戰略上的錯誤,嚴重低估華為的科技實力及在全球相關產業的關鍵地位。由於美國東西兩岸高科技產業集中的州都是民主黨地盤,與特朗普團隊較疏離,所以發起的幾波封鎖攻勢事前都未徵求專業人士意見,一旦出手才發現根本無法與中國切割。
特朗普政府動用了國防、外交、情報等各種管道試圖在歐洲市場全面封殺華為,然而傳統盟邦如英、德、西、義國等卻不理會,繼續採用華為5G通訊設備。這些國家都不希望自己在5G的起跑點上落後,而若歐盟全面禁用華為,歐洲部署5G的成本將增加620億美元,並讓5G發照進度至少落後18個月。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限制出口的「實體名單」後,又馬上給予有條件的90天寬限期,因覆蓋中小城市與鄉村地區的許多二級行動通訊服務商,大量採用華為3G與4G設備,仍須後續維修與零件補充才能正常營運,而這些設備不可能在短期內更換。90天期滿還必須延長。
故華為的晶片供應商英特爾、高通、賽靈思(Xilinx)也開始大力遊說美國商務部調整禁令策略,他們擔心未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會受到擠壓,尤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Google也開始私下運作,希望美國商務部可對Android授權一事網開一面。因一旦失去華為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全球市佔率必受到影響,而華為自行開發的鴻蒙作業系統亦可能對Android構成挑戰。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