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厭食症(anorexia)指的是患者減少進食量或挨餓(starvation)。然而,癌症患者的厭食症(cancer anorexia)被稱為萎靡不振或惡病質(cachexia);是一種消瘦綜合症(wasting syndrome)。患者的體重減輕,而整體健康水平也不斷下降。因此,癌症患者的萎靡不振是由食欲不振而引起的挨餓,導致消瘦綜合症。
癌症性厭食症的一個特徵是肌肉流失,但脂肪也可能會流失。與厭食症患者不同,癌症患者的體重下降並非自願挨餓的結果。除了肌肉萎縮和食欲不振外,癌症厭食症患者的總體生活素質也較差,並且經歷疼痛和疲勞。對他們來說,經常進行日常活動也變得更困難。此外,癌症厭食症不能通過多吃或服用營養補充劑來治癒。
根據紐約科學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萎靡不振對癌症患者的臨床意義重大。根據Warren Report,萎靡不振是癌症常見的最主要死因,尤其是胃癌、乳癌、大腸癌和直腸癌。至於發病機制,直到目前還是不明(註1)。
改善患者的食欲
大多數癌症患者並非死於腫瘤,而是死於日漸消瘦。如果我們能改善患者的食欲、體重和體力,對他們絕對有幫助。這正是治癒癌症的首要目標,根據Curr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一書:癌症患者的最寶貴臨床症狀是身體的情況得到改善,包括食欲和體重上升,以及其他症狀的改善(註2)。
不幸的是,三大常規療法(conventional treatment)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並不注重改善這些症狀;而最令人遺憾的是,能夠改善這些症狀的癌症治癒法卻被棄用,甚至被打壓。難怪癌症成為絕症!癌症患者在醫生們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或絕望時,應該嘗試採用三大癌症治癒法,包括葛森療法(Gerson Therapy)、凱利療法(Kelly Therapy)和理查森療法(Richardson Therapy)。
這三種治癒法都把重點放在規定飲食(diet)、補充營養(nutrient supplementation)和排毒(detoxificatiion);而他們的癌症治癒成功個案都值得讀者和患者們參考。
註1:“The Anorexia-Cachexia Syndrome:A New Hypothesis,” by Atnanasios Theologide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vol. 230, March 18, 1974, p.17.
註2:Lange Medical Publishing Co., Los Altos, California, 1972, p.902.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