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赤壁》下集《赤壁:決戰天下》中,講述東吳君臣面對曹操大軍準備渡江進攻,大家正在極度焦慮之際,周瑜(梁朝偉飾)瞥見曹軍的部署形勢,便心生一計,提議可以利用火攻去殲滅將船艦連在一起的曹軍,繼而有部下黃蓋(張山飾)附和,並補充如何用船艦衝進曹營破敵的具體方法︒
電影這一情節與小說《三國演義》所描述的,兩者其實頗有出入︒小說內提到諸葛亮與周瑜同時想到火攻策略,在商議破敵方略時彼此都提出要用火攻,由此見出英雄所見略同,確是一時瑜亮︒然而電影中的諸葛亮(金城武飾)卻一直袖手旁觀,火攻妙計全部由周瑜提出,再由黃蓋補充細節──這樣的劇情安排,又是否與歷史事實相違背?
根據《三國志.周瑜傳》所載,火攻策略是由周瑜部將黃蓋提出的︒黃蓋因見曹軍船艦首尾相接,於是提出可以用火攻破敵,兼且事先寫信給曹操詐降,然後以數十艘載滿燃油柴草的小船衝入曹軍水寨,放火燒船而大敗曹軍︒(註1)故此若依正史所載,提出火攻策略擊破曹軍的功臣應是黃蓋,根本與諸葛亮和周瑜兩者都無關︒
不過這次赤壁之戰所發動的火攻,是否就像電影與小說中所描述般,足以徹底地摧毀曹軍,由此決定整個戰局的成敗?其實在這件事上面,還存在着不少可以爭議之處︒
據史書記載,雖然火攻令曹軍損失慘重,但卻並非因周瑜或劉備等人以火攻而得以盡殲曹軍船艦︒事實上是曹操撤退時候,自行將餘下的戰船悉數燒毀而已︒《三國志.吳主傳》便這樣記載: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此外在《三國志.周瑜傳》內,更載後來曹操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也就是說,根本是曹操因軍隊內發生了大規模的疫疾,所以才自行燒船撤走,卻讓周瑜在赤壁一役中無端成就了美名︒如此說來,依曹操之言赤壁之戰的成敗關鍵應是大規模的疫疾,而不在於是否發動火攻一事︒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更是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事例︒赤壁火攻一向被視為是整場戰爭勝敗的關鍵所在,如果真如曹操所說,火攻破曹不過是一場誤會的話,那麼我們對究竟誰是提出火攻妙計幕後功臣一事,似乎就再沒有深究的必要了︒
說曹操──是曹「粗」,還是曹「措」?
在三國歷史當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有人說他名為漢相,其實不過是個漢賊(註2);也有人說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傳統以來一向的形象都是非常負面︒不過在近年的電影當中,他的形象就變得愈來愈正面︒
從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中,劉松仁所飾演懂得識英雄重英雄的奸雄;到電影《關雲長》內,姜文飾演會愛惜人材和士卒的權臣;再發展到電影《銅雀臺》當中,周潤發所飾演一心匡扶社稷,令天下人免於戰亂的一位大忠臣︒這位歷史人物的個人形象和以往就不啻有天壤之別︒
說到這裏,大概我們都會知道這位就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曹操︒這位在歷史上如此深具爭議的人物,連帶名字語言篇四五的讀法都備受爭議︒他名字中的「操」字,一般人會讀作「粗」(tsou1),然而正式的讀法應該要讀作「措」(tsou3)︒
為什麼曹操的名要這樣讀呢?我們常提到每個人都有他的名字,原來古人在姓和名之外,還有所謂「字」的︒一般來說,古人所用的字多會與他的名彼此相關,而且字多用作說明「名」的意思︒像岳飛字「鵬舉」,意思就是高飛的大鵬鳥,所以「鵬舉」這兩個字便是解釋他取名「飛」的意思︒
曹操字「孟德」,「孟」字說明他在兄弟輩中排行最大,「德」字則是說明他取名「操」字的意義所在︒至於「德」字和「操」字在意義上所以有關,原來是有典故出處的︒在先秦儒家經典《荀子》內就提到,作為一個修德的君子,對道德人格的追求能做到死生一以貫之的便稱作「德操」(註3)︒曹操的名和字便是用了《荀子》書上指堅守道德人格的「德操」這個典故︒
「操」字本身有兩個讀法:解做控制︑操練時讀作「粗」;解做道德氣節時就要讀作「措」︒從上述對於曹操名字的解釋,我們可以明確知道由於「操」字在這裏解作道德氣節,而不是解作控制或者操練︒所以正式來說就不應該讀作「粗」,而應要讀作「措」才對︒
據近日傳媒所說,內地有過億人把電視劇《甄嬛傳》女主角名字中的「嬛」字讀錯︒曹操既然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無論在政治︑軍事︑文學等各方面都可說得上是個舉足輕重的巨人︒相對於電視劇內虛構的角色不知要重要多少倍,這樣來說是否更不應該將他的名字讀錯呢?
註1:《三國志.周瑜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繫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
註2:陳壽《三國志.周瑜傳》:「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註3:《荀子.勸學篇》:「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doctype>新書資料
書名:《光影中的經典文化──中國文化與電影藝術》
作者:劉衛林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