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不可失

重症肌無力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緩解期和復發期或時輕時重的趨勢。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保持心境平靜,適當段練身體,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

都市生活忙碌,經常對上一整天電腦和手機,容易導致眼睛疲倦和雙目無神。若在閉目養神或休息過後,眼皮仍然撐不開,便要小心可能患上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症在香港不算是常見病,平均每100萬人約有150至200人患上輕微至嚴重程度的重症肌無力症,由於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多數患者初期發現自己眼皮下垂,會誤以為是睡眠不足或工作疲倦,而忽略了病情。

如何辨認重症肌無力

重症肌無力症的明顯先兆是眼皮下垂,患者會感到眼瞼沉重難以張開,大多數只影響單眼,少部分患者雙眼均受影響,並由於雙眼的轉動方向及程度不要一致,患者會出現覆視或重影。在病發首三年內可見其他症狀:四肢無力、面肌無力、說話鼻音、聲音嘶啞、頸肌無力、吞嚥困難、咀嚼困難等等。嚴重個案甚至會影響呼吸,構成生命危險,必須對此提高警覺,以確保得到適時醫治。

西醫治療重症肌無力

排除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迄今為止對本病病因和發病機理還不是十分清楚,尚無特效療法,比較一致的認為重肌無力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在神經肌肉結合處,自身免疫系統對肌肉細胞上的「接收器」(學名為乙醯膽鹼受體Acetylcholine Receptor,簡稱為AChR)產生抗體,影響神經與肌肉之間的訊息傳遞,使肌肉不能收縮。西藥治療主要是透過用「大力丸」(乙醯膽素分解脢抑制劑)抑壓免疫系統,維持神經與肌肉之間的訊息傳遞,去改善肌肉無法正常收縮這個問題。由於病情及對藥物的反應有別,或加上類固醇配合治療,期間逐步調校藥物的分量,務求有效控制病情及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肚痛及腹瀉,一般都可用腹瀉藥來控制。但「大力丸」只可以短暫紓緩病情,一般藥效可以維持4小時左右,可以算是治標不治本。

中醫治療重症肌無力

有關中醫藥治療本病的機理研究報告雖不多,但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採取中西醫結合方法成功地搶救了不少重症肌無力危象的病人。明代《證治準繩》記載曰:「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縱弛而不收也。」本病的症狀與中醫古籍所載的「痿症」、「虛勞」等類似。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原因十分繁雜,常常涉及多個臟腑而又相互傳變影響,同時外界病邪乘勢入侵而成,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結果。腎主精、生髓,通於腦,髓海不足則懈怠安臥;又因脾主肌肉,眼臉屬脾,勞倦傷損中氣,則清陽不升,肌肉失養;然而,氣虛易停瘀,脾虛易生濕,故治脾腎同時,亦須兼顧治濕治瘀。常見臨床分型如下:

1. 脾胃氣虛型

症狀:眼瞼下垂,肢體痿軟無力,逐漸加重,遇勞則甚,休息後可緩解,乏力倦怠,少氣懶言,飲食減少,甚者吞咽困難,大便溏薄,面浮無華。舌體胖,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健脾益氣。

擬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2. 脾腎陽虛型

症狀:畏寒怕冷,便溏,腰酸,吞咽明顯困難,全身極度乏力。舌邊有齒痕,苔薄質淡,脈沉細弱。

治則:溫補脾腎。

擬方:補中益氣湯合右歸丸加減。

3. 氣血兩虧型

症狀:除肌無力症狀外,伴面黃或蒼白瘦弱,食少神疲,聲低氣短,頭暈乏力。舌淡嫩,苔薄白,脈軟弱或沉細。

治則:補氣活血。

擬方:生脈散加減。

建議食療(一):補氣生肌飲

材料:黨參10克,黃芪10克,五瓜龍10克,白朮5克,升麻2克,柴胡3克,蜜棗2粒。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浸15分鐘,以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20-30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袪濕,益氣升陽。

建議食療(二):益氣健肌飲

材料:紅參3克,花旗參3克,陳皮1克。

製法:加入熱水,焗茶飲用。

功效:益氣健脾,強肌利濕。

本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緩解期和復發期或時輕時重的趨勢。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保持心境平靜,適當段練身體,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飲食方面,「脾主肌肉」,應挑選一些有健脾益氣作用的食物配合,營養豐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幫助重症肌無力症的預防和恢復。畢竟是一個慢性疾病,需要醫患互相合作,才能達至最好治療成效。

已故第一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擅用健脾益氣法治療重症肌無力患者,臨床療效顯着!

註:以上食療建議純粹屬於個人經驗,最好徵詢醫師後服用為佳!

温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