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派武俠小說始作俑者乃梁羽生而非金庸,最初受歡迎程度並駕齊驅。《射鵰英雄傳》面世後,金庸聲譽已超過梁羽生,談論金庸的人比談論梁羽生多,但仍梁金並稱。至《神鵰俠侶》登場,金庸的氣勢已蓋過梁羽生了。
掀起香港武俠小說熱潮
金庸首作《書劍恩仇錄》刊於《新晚報》,比亦刊於《新晚報》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稍晚。第二部作品《碧血劍》於1956年刊於《香港商報》,因大受歡迎之故,已然掀起武俠小說熱潮。除了《香港商報》發展至副刊每天有七八篇武俠小說外,其他香港報章幾乎沒有不在副刊登載武俠小說的(本人當年親歷所見)。
武俠小說除了在報章連載外,還會結集出版。小說要在寫完後出版,也許是一兩年後的事,讀者都等得不耐煩了。當時有些書商,把金庸在報上連載的小說,一星期結集出版薄薄的一本,源源不絕,售價便宜(四角)。五六十年代香港買書風氣未盛,卻流行租書。金庸的小說「周刊」以一角出租一晚兩日,大受歡迎,倒也養活不少書檔老闆。
由於金庸小說風行,不久,坊間出現大量冒名的作品,計有《江南七怪》、《射鵰前傳》、《金蛇劍》、《八手仙猿》、《九陰真經》、《全真七子》、《九指神丐》……等等,一樣在書肆有租有售。上列作品的作者署名金庸而非金庸(查良鏞)。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到金庸多次在每日連載之末,刊出如下的聲明:
- 《碧血劍》續集《八手仙猿》是別人冒名偽作。「射鵰」單行本共出若干集未定。
- 《武當奇俠》非我所作,市上冒我名出版別人著作已有十餘種之多,凡有鑑別力之讀者,皆知真偽。
- 拙作均由九龍彌敦道580號三育書店出版。
- 《紅皮書》雜誌上的武俠小說不是我寫的,只是那位作者先生也喜用「金庸」的筆名而已。
從中可見,冒名金庸的偽書是如何泛濫,且竟然有人公然刊登在雜誌上(紅皮書)。
用金庸的筆名寫文章。或礙於法例不全,或是金庸本人的風度,他只說「那位先生也喜用金庸的筆名而已」來完結一段是非。金庸成名後,公然以「金庸」為筆名發表作品的作家後來在台灣也出現,此人又竟然率先向文化機構註冊筆名。幸而當時金庸之名已廣為人知,註冊被拒,又為識者所罵而作罷。
台灣讀者 求之若渴
金庸小說最初在香港刊出,廣受歡迎。除在報章連載外,市肆七日便有一本薄薄的盜版書行銷,正式授權結集出版的是三育圖書公司。後來鄺拾記、武史出版社、胡敏生記都曾出版正版的金庸小說。1970年3月金庸開始對作品重新修訂,1980年中結束(鹿鼎記・後記),才集中由明河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自七十年代開始,金庸小說無論在香港或海外,一直高據暢銷書榜首。
金庸小說最初在台灣被禁。劉紹銘在〈平心靜氣讀金庸〉說:「1956年我到了台灣大學……一下四川輪第一件事喝一瓶可口可樂,然後馬上到書店租閱金庸小說……。」當時小說已登陸台灣,一方面由港人暗中帶入,而台灣也開始盜印。林保淳〈金庸小說在台灣〉說,1959年開始,坊間仍不時可以見到金庸的作品。除了《白馬嘯西風》、《鴛鴦刀》外,其他作品都曾印行,而且發行量都不少。
這時,台灣和香港同樣出現冒名偽作。以金著內容作補充衍述。如《射鵰前傳》、《南帝段皇爺》等。恐怕其中亦有港人之偽作流入。
金著在台灣易名出版
1973年以後台灣出現大量金庸盜版小說,因規避律禁,也易名出版。如《書劍恩仇錄》易名《書生劍客》、《碧血劍》稱《碧血黃沙》、《倚天屠龍記》稱《殲情記》。因為忌諱,正式解禁出版的《射鵰英雄傳》也易名為《大漠英雄傳》。台灣當局自1957年查禁金庸小說至1979年,期間時鬆時緊。但知情者都以弄到金庸小說一讀為樂事,可見金庸小說的受歡迎。
1979年9月,沈登恩主持的遠景出版社獲得當局解禁出版,即行銷台灣。據遠流出版社1996年調查表示:1985年至1995年,金庸小說在台灣銷售470萬冊以上。估計連早期各種版本,總銷量達1000萬冊。
八十年代武俠小說流入內地
早年國內禁刊武俠小說,金庸作品也在禁刊之列。七十年代,已有金庸小說流入內地。擁之者視如珍寶,非好友不借,情況和台灣早期差不多。丁華〈淺談金庸小說〉中說:「1976年春末夏初,……一位在遠洋輪上工作的海員有一套不全的《笑傲江湖》舊版本……將書借給我時,要求第二天上午必須歸還,他們要出海。」據冷夏《金庸傳》所述,廣州《武林》首先連載《射鵰英雄傳》,但未有刊完。
八十年代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流入,風靡讀者,使文藝青年如癡如醉。其時盜版盛行,禁之不竭。本人1988年在金庸的社長辦公室任職,見到許多內地讀者寫給金庸的信。表示敬慕者有之,討教小說寫法者有之,討論小說內容者亦有之。其態度認真及熱誠,比港人尤甚。知微見著,金庸小說對讀者的迴響,以內地為最。在國內、1994年3月金庸作品集由北京三聯書店推出。2001年約滿後由廣州出版社取得版權。
嚴家炎在《金庸小說論稿》說:自出版36冊一套的單行本以來,到1994年止,正式印行已達4000萬套以上。如果一冊書有五個人讀過,那麼讀者就有兩億。他對金庸熱有四個結論:
一、金庸小說熱超過40年。
二 、讀者覆蓋地域廣,且超出華人世界。
三、讀者文化跨度大,既有普羅大眾,也有權貴學者。
四、超越政治思想分野,甚至兩岸對立人士都愛讀金庸小說。
王蒙曾告訴香港作家彥火,說上海某雜誌調查年輕人的閱讀趣味,金庸第一、魯迅第二。而20部讀者最喜愛作品中,金庸的佔了四部。金庸小說,是當今最多華人讀者的著作,應無異議。
金庸小說的迴響(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