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掀起源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欲藉此解決兩國貿易逆差問題。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卻指出,雖然美國入口中國貨品多於出口貨品,但貨物本身亦與所耗金錢等值,故雙方實際上不存在虧欠。再者,美國的計算方法亦有商榷之處,美國以海關數字結算,美國公司於中國製造繼而銷售的貨品未有計算在內。
誰是貿易戰輸家
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研究,每年美國公司在全球生產而銷往中國市場的貨品總值5500億美元,較美國直接從中國進口的5060億美元多。關家明並指,中國銷往美國的產品,中國製造的比例又佔幾多?舉例說,每部由中國出口的蘋果手機,中國的加工值只有2%,卻被美國海關視為中國製造的產品,若貿易戰影響蘋果手機銷路,到底誰才是最大輸家呢?
關家明強調,中美貿易增長對彼此皆有好處,並非如特朗普所言的零和遊戲,雙方應追求互利對等。他闡釋,中國佔美國消費品進口超過三分之一,美國佔中國消費品出口則不到五分之一,美國在貿易戰的損失實際更甚於中國。以個別產品為例,美國出口的種子及水果近半銷往中國,卻只佔中國進口的三分之一,若中國在貿易戰影響下不進口美國的種子及水果,美國需要另覓市場填補近半空缺,中國則只需要尋找三分之一的供應。
間接影響難以估量
香港作為中美貿易的重要轉口港,在貿易戰的陰霾下自然首當其衝。關家明表示,中美經香港的貿易額佔香港總出口9%,貿易戰或令香港一年失去10%的貿易額,由貿易戰衍生的措施亦估計令香港總出口下降5%。
他認為,貿易戰對香港的直接影響可控,但整體供應鏈受壓、金融市場波動等間接影響則難以估算。以手機產品為例,當中涉及大量零部件的交易轉口,中美轉口對香港貿易直接影響不過10%,但間接影響可能高達20%,甚至30%。由於評估影響需要逐項追溯計算,情況亦因不同產品、行業而各異。關家明強調,整體影響數字難以估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供應鏈的結構愈複雜,影響愈大,對電子產品及玩具業的影響尤為嚴重。
另覓市場分散投資
據貿發局調查顯示,香港出口商的信心指數自去年貿易戰後,由第二季54.1顯著下降至第三季35.8。關家明表示,跌幅是歷年最大,指數比金融海嘯更低,反映業界對前景感到悲觀。隨後信心指數趨向穩定,中美貿易談判雖有進展,但暫時仍未達成全面成果,估計情況將維持一段時間。他續指,近年不少中國企業崛起,威脅美國的龍頭地位,貿易戰只是藉口,實際卻是經濟戰,難以單靠一、兩次會議便能化解。
綜觀今年市況仍較低迷,關家明解釋,因經濟環境仍然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客戶不敢下訂單,廠家亦因無法估計發貨時的成本而不敢接訂單。開拓其他市場成為不少企業的當前出路,關家明認同此乃長遠應對之策,因亞洲、非洲以至中東的新興市場愈來愈多,及早開發有利分散投資。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月刊《商薈》,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