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再度飆升、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憲政危機正在撕裂香港、第一季度GDP增長放緩至震撼的0.5%、五一黃金周假期百萬大陸客湧港,迫爆露營地點和診所,激怒了香港人;反對派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之間的選舉後蜜月期結束。這一切,令人感覺香港已進入黑暗時期。
林鄭與泛民關係不再友好
香港人希望梁振英的離任,會為林鄭月娥帶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和解新時代。事情的確從一個承諾開始,反對派陣營也與林鄭互送秋波。民主黨甚至邀請林鄭月娥參加年度周年晚宴,期間她慷慨地捐贈現金。在梁振英管治期間,民主黨從未邀請過他,這樣的示好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林鄭月娥與反對派的蜜月期,因為政策觀點的分歧,肯定會慢慢變質,例如政府提議將申領長者綜援的年齡下限從60歲提高到65歲,尤其是林鄭堅持修訂《逃犯條例》,是致命一擊,它令政府與反對派的關係回到黑暗的日子。梁振英當特首時,反對派甚至沒有跟他談話。民主黨不僅把林鄭月娥從3月周年黨慶的嘉賓名單中除名,還要求她辭職。更糟糕的是,對於反對派旨在要求她取消修訂《逃犯條例》的一切意見,林鄭似乎都不屑一顧。
之前我也說過,反對派和建制派之間包括行政機關在內的和解,是我們的政治體制下的夢想,它不允許反對派成為執政黨,並要求行政長官效忠北京,反對派深感不被信任。目前雙方之間的敵意,證明筆者是正確的。
內地人湧港樓價愈來愈高
林鄭月娥上任後,通過與反對派接觸來實現和解。她優先解決民生問題,政治問題次之,因此她集中處理房屋、醫療問題,將政改和第23條國家安全立法深度凍結,重點放在住房、醫療保健和教育方面。但任職特首兩年後,她沒有兌現承諾。
經過五個月的平靜後,樓價再度飆升。即使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本周也警告說,樓市明顯過熱,超出了普羅香港人的承受能力。
智庫團結香港基金預測,2023年私人住宅竣工量將減少至13300個。比去年的數字低40%。未來十年,公屋單位將會短缺約85000個。到2021年,等待「上樓」(公共房屋)時間將增至6年。簡單來說,基金會的調查結果,意味着未來數年將沒有足夠的公營或私人住宅供應,以滿足社會需求。
我不是樓市專家,但是沒有人預測大灣區。特區政府揚言,大灣區能夠治療疲弱的香港經濟。實際上,內地企業搬到香港,利用我們的自由社會、獨立的司法制度及我們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樓價只會愈來愈高。
平心而論,我知道林鄭月娥的確有心解決房屋問題,同時也努力推動東大嶼都會等長遠解決方案。她在當選特首後接受電視訪問時告訴我,如果公眾讓她在維多利亞港以外填海,她就不會碰觸郊野公園。
我同意她的看法,填海是最好的選擇,但問題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還需要短期的解決方案,因為房屋問題逼在眉睫,而不是幾十年後才會有。正如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指出,有幾個短期解決方案,但需要政治上有魄力才能推動這些解決方案。到目前為止,林鄭並沒有表現出有如她在推進修訂《逃犯條例》那樣堅決應對房屋危機的決心。
修訂《逃犯條例》為何一意孤行?
我一直在努力理解為什麼她堅持修訂《逃犯條例》至包括我們沒有引渡協議的每一個司法管轄區,唯一緊急的案件,是涉及一名涉嫌在台灣謀殺其香港女友的香港青年。為何不先與台灣簽訂一次過的引渡協議,並在經過適當的公眾諮詢後,與包括大陸在內的其他司法管轄區處理更重要的協議問題?
無論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抑或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本周二的記者會上都無法說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能夠令香港人相信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唯一理由,是將涉嫌殺人的香港疑犯引渡到在台灣受審。
我建議政府的是,更加努力地說服香港人,修訂《逃犯條例》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林鄭根據北京指示,使大陸更容易引渡政治上的敵人,或北京不想因為與台灣簽訂一次過的協議,給外界「台灣不屬於中國」的印象。
在鄭若驊和李家超的記者會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迴避了為什麼不可與台灣達成一次過協議,以及他們堅持即使法院裁定贊成引渡,行政長官對是否有人應該被引渡有最終決定權,當然,他們知道公眾認為林鄭月娥不敢拒絕北京的引渡要求。
這就是香港今天的悲慘現實。我們的一國兩制正被侵蝕。反對派對北京及其司法制度的本來就不信任,而建制派對北京的信任,更多是基於自身利益而非忠誠。行政長官在服務香港和北京之間搖擺不定,沒有一個香港人知道哪個是優先。
為了獲得大眾支持連任,而不只是小圈子選舉的支持,林鄭需要在修訂《逃犯條例》一事上取得妥協,要有魄力提出長期和短期的房屋政策,告訴北京我們需要控制內地游客湧入,同時要說明香港人可將自己的利益置於北京的利益之上。她在接受我的電視訪問時說過,香港的利益是第一位的,現在正是考驗的時候。
原刊於《信報》EJ Insight,本社獲作者授權翻譯刊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