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口試不公平

DSE中文科口試原意是用一個公平的制度考核學生對該科目的理解,可是現有制度就像懲罰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未必是溝通能力有問題,而是礙於他們天生的性格,難以與別人在短時間內爭論。

在大學收生時,見不少學生中文科表現不太好,甚至不及格,仔細看看,原來中文科和英文科都是有四份考卷,總分是四份考卷的分數按不同的比重來計分。在這幾年,不少學生中文成績不太好,特別是卷四的口試,讓人奇怪的是,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學生,自小便用廣東話溝通,為什麼會考試不合格?這成績在外國人眼裏,彷彿這群香港考生不懂得說廣東話。

毋庸置疑,中文是一種語言,學生不僅是要懂得讀和寫,更重要的是懂得用語言與他人溝通。可是今天的考試制度,卻未必能考核學生用廣東話與他人溝通的技巧。現在中文口試是規定學生在限定時間內,以小組形式與其他考生一同討論,而考官就以限定時間內學生的表現來評核他們的分數。可是在討論中,每位考生只有一分鐘的首輪發言,然後是自由討論。考生大多十分緊張成績,要爭取自由討論的時間表現自己。

懲罰性格內向的學生

考試原意是用一個公平的制度考核學生對該科目的理解,可是現有制度就像懲罰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未必是溝通能力有問題,而是礙於他們天生的性格,難以與別人在短時間內爭論。可是性格內向並非一種缺陷,不同工種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所以公司會在面試時,會以不同方式發掘他們需要的人,例如公司要找一個市場推廣員,當然會找一個比較外向,善於與人溝通的員工。但是在中文口試裏,應以考核他們的中文知識水平和基本的溝通能力為主,不應該以一個貌似比賽的形式,要考生爭取發言的次數和時間,這對內向的考生並不公平。

其次,考生的成績和表現會受其他考生影響。報考文憑試的,有很多自修生,又或是已獲海外大學取錄的考生,這些考生可能抱着同歸於盡的態度赴考,他們不在乎自己的成績,反而利用這個機會拖累別人,損人而不利己。他們可能在口試過程中,以離題、壟斷發言等方式去阻礙他人,導致一些本來有能力的考生失去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正是上一年度財政司司長原本宣布全部人可以免費報文憑試,而最後改為只適用於應屆考生的原因,大家都是擔心一些立心不良的人會影響到應屆考生利益。可是,在現時考試制度裏,仍有很大機會出現這種考生,影響其他考生的表現。

如沿用現有的小組考試制度,應確保每位考生有一定發言時間。如果發言時間和次數會直接影響考生成績,那麼考試就應該給每位考生都有一定的時間發言,把考試時間延長,盡量讓每位考生都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參與討論。

其實中文口試是可以取消的,大學收生和公司招聘大多都會經過面試,其實在面試中,對方已經可以從溝通過程評估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挑選一個合適的人。

考試過程中,考生成績不應受其他人影響,這樣才可以有效評估考生的能力,雖然口試的分數比重不高,但應該營造一個公平的氛圍,讓考生表現自己,爭取入讀大學的機會。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