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報刊的歷史

從1986年6月起,中、葡兩國開始就解決澳門問題進行談判,澳門居民愈來愈關心時事和政治、社會發展,致使中文報刊的銷量隨而大增。

(一)澳門早期的報刊

澳門的新聞出版事業起源甚早,在近代中國報業史上佔有重要席位。最先出現的是葡文報紙,其次有中、英文雙語報刊;而較後創辦的中文報紙,則為數最多。1822年9月在澳門創辦的葡文周報《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是近代中國第一種外文報紙。刊行僅年餘,於次年12月停辦。此後陸續有葡文報紙在澳門出版,如《澳門鈔報》、《直報》、《澳門郵報》、《戰鬥報》等。

1828年創刊於澳門的《依涇雜說》,是中國第一種中、英文雙語報刊。內容由英文譯成中文,印刷的方式是將英文鉛活字和中文雕刻木板拼在一起。但因刊載揭露清朝官府陋規的文章,不久即被封禁。

1839年,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到廣州查禁鴉片,他為了對外國有更多認識,組織人手翻譯澳門外文報紙中有關外國情況及其對中國禁煙態度的報道,其後輯錄而成《澳門月報》(亦稱為《澳門新聞紙》)。這是近代中國譯報之始,也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報刊文摘;有人認為,這是澳門中文報刊的雛形。

(二)宣揚改革的中文報刊

1893年7月,澳門土生葡萄牙人印刷商飛南第(Francisco Hermenegildo Femandes)主辦的葡文周刊Echo Macaense(刊名欄署有中文「鏡海叢報」四字),開始出版中文版的《鏡海叢報》周刊,從創刊號起,就經常刊登有關孫中山(1866-1925年)行醫的消息和廣告,孫中山也曾數次發表署名「孫逸仙」的「聲明告白」。《鏡海叢報》是澳門報業中影響久遠的中文報刊,行銷廣州、北京、香港和美國舊金山等地;雖然該刊宣傳的是政治改革,並非革命思想,但研究孫中山早年活動事跡,《鏡海叢報》是很重要的史料。

1897年2月,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之弟康廣仁等在澳門創辦宣傳維新變法主張的《知新報》,初為五日刊,後改為旬刊、半月刊,成為維新派在南方的重要言論機關,與上海的《時務報》和長沙的《湘學新報》鼎足而三,對戊戌維新運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戊戌政變後,康有為在海外提倡的保皇論調風行一時。澳門富商何穗田在其影響下,創辦《濠鏡報》。《知新報》在政變後仍繼續出版,至1901年1月停刊。

(三)二十世紀前期的報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中華民國成立,此後澳門等地的中文報迅速發展,有《澳門通報》(1913年)、《澳門時報》(1916年)和《澳門日報》(1917年);1914年(一說1920年)創辦的《濠鏡晚報》,是澳門最早刊載本地新聞的報紙,但以「章台艷事」、「花國消息」等為主要內容,開澳門黃色報紙的先河。1919年五四運動在北京開展後,澳門有《平民報》(1924年)和《民生報》(1924年)的出現。這些報紙都具規模,版面編排方面較以前有所改進,行文逐漸由文言文轉為白話文,明顯呈現了新文化的氣息。此後,又有《新聲報》(1928年)、《朝陽日報》(1932年)、《大眾報》(1933年)等陸續問世。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澳門各界人士的抗日救國熱潮,有力地推動了澳門中文報紙的發展。1937年11月,《華僑報》創刊,在澳門率先使用電訊收報機等先進設備,積極宣傳抗日。其他各家中文報刊也投入各項救亡活動之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香港淪陷,直至1945年8月。其間澳門經濟衰落,物價飛漲,紙張缺乏,報業受到巨大衝擊。《澳門時報》、《平民報》、《新聲報》、《民生報》等先後停刊,深受讀者歡迎的《朝陽日報》和《大眾報》也在1942年下半年停辦;另一方面,則有《西南日報》、《民報》、《世界夜報》等親日報紙出現。1944年8月創辦的《市民日報》,戰後仍然刊行。該報內容初以副刊、娛樂消息為重點,加插澳門地方新聞,其後逐漸增加國際新聞和體育消息。1992年改用電腦激光排版,版面更為美觀。

戰後澳門報業的發展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澳門中文報業展開新的一頁。1950年代,中國內地有一批報界人士到澳門工作,對澳門報業發展起了促進作用。1958年8月,《澳門日報》創刊,發行量近四萬份,約佔澳門中文報紙總發行量的七成。1960年代,澳門報業言論較激致使銷路下降。

澳門的葡文報紙在1980年代展現了活力。除了公民協會的《澳門晚報》、民主聯盟的《澳門論壇週報》、自由協會的《澳門人報》外,澳葡當局通過代理人創辦自己的輿論報刊。澳門天主教教區,也有自己的機關誌《號角報》。近年在澳門刊行的葡文周報,有《商報》、《句號報》等。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澳門報業在1980年代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從1986年6月起,中、葡兩國開始就解決澳門問題進行談判,澳門居民愈來愈關心時事和政治、社會發展,致使中文報刊的銷量隨而大增。與此同時,各種中文周報應運而生,其中較受注重的,有《澳門人週報》、《澳門脈搏》、《澳門地產報》等;1989年創刊的《華澳郵報》,1994年改為《華澳日報》繼續出版。

進入1990年代以後,激光照排技術的運用給澳門報紙帶來全新的視覺效果,彩色欄目所佔的版面陸續增加,使報紙產生更大的吸引力。繼《市民日報》改用電腦激光排版之後,《大眾報》於1993年改為彩色印刷。澳門現有的中文報紙之中,歷史最悠久的是1933年7月創刊的《大眾報》。該報在1982年3月增設葡文版,成為當時澳門唯一中、葡文並載的報紙。1937年由香港《華僑日報》社長岑維休派出趙斑斕、雷渭靈等人到澳門創辦、作為《華僑日報》澳門版的《華僑報》,從1967年起與《華僑日報》分家,人事和經濟均獨立自主。香港的《華僑日報》已停辦,澳門的《華僑報》則持續至今;該報自1980年代以來,還陸續出版了一系列專門的參考工具書。

由於香港出版的報刊大多在澳門同時銷售,所以澳門報業面對的競爭非常大。現時在澳門報界佔較大席位的,是上述1958年創刊的《澳門日報》和1963年創刊的《星報》等。此外,還有《市民日報》、《正報》、《現代澳門日報》、《新華澳報》等日報,周刊則有《時事新聞》、《訊報》、《澳門文娛報》、《澳門脈搏》、《體育週報》等。

周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