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玩樂展覽

要重溫當年的歡樂時光,今天起周一至周五辦公時間,可到觀塘翠屏道13號香港歷史檔案大樓2樓展覽廳參觀《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

街邊睇公仔書、徙置區天台打康樂棋、坑渠蓋上彈波子、拍公仔紙、抓子(抓豆袋)……,這些童年玩樂都是成年人的珍貴回憶,現在只能偶然在網上看到。香港歷史檔案館藏有大量早年童年玩樂照片和視像資料,最近挑選了部分精彩照片和影像,在觀塘翠屏道的歷史檔案大樓展出。

街邊睇公仔書。
街邊睇公仔書。

發掘簡單的小玩意

早年香港兒童玩樂方式的演變,可以反映當年香港社會、經濟、民生的變化。五十年代,香港社會普遍貧窮,兒童只能就地取材發掘簡單的小玩意,「猜呈尋」、「耍盲雞」、「跳大繩」等就成為那個年代最「時尚」遊戲。六十年代以後,政府機構提供了較多的遊樂場地和設施,市政局在一些公園安裝電視機讓公眾睇電視,志願團體也推出很多文娛活動和手工藝班,兒童的玩樂興趣便多起來。

五、六十年代香港的玩具,都是簡單的鐵皮和塑膠產品,但也非貧窮家庭買得起,到八十年代,電子遊戲、合金機械人和遙控玩具流行,這個時候社會富裕了,兒童玩具也趨多元化。

打康樂棋是早年社區中心必備的遊樂設施。
打康樂棋是早年社區中心必備的遊樂設施。

要重溫當年的歡樂時光,今天起周一至周五辦公時間,可到觀塘翠屏道13號香港歷史檔案大樓2樓展覽廳參觀《童趣.童遊:香港兒童玩樂點滴》。另外,歷史檔案館增設公眾參與活動,特別邀請市民提供他們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拍攝的兒時玩樂照片,和借出他們當年收藏的金屬或塑膠玩具展出,詳情可瀏覽歷史檔案館網頁。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