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會無不受宗教氣息沾染,皆因唐統治者對宗教優容,無鉗制人民宗教思想意圖,宗教反被統治者利用。如武后先奉道,後奉佛,全因政治形勢轉變使然。其後帝主有滅佛之舉,實社會經濟因素多於宗教因素。
圖讖預言成風 迷惑當道及市民
唐太宗登基前,嘗被預言當天子。並非純屬小說家言,《冊府元龜》帝王徵應中載「秦王應上天錄,當為元君」。道教初興,即吸收漢代圖讖預言之學,東晉時便流行李氏當王說。隋煬帝因疑而殺臣下李煇。李氏王天下說,尚有李花謠:「江南楊柳樹,江北李花榮,楊柳飛綿何處去,李花結果自然成。」說李氏終取代楊氏政權。
後來李淵果然取代楊氏天下。但隋末李密亦極盛,李氏亦可指李密。而唐太宗為帝後,亦深信圖讖預言枉殺臣下。先是白日屢見太白星,太史占之說「女主昌」。而民間有流言說「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時左武衛將軍武連縣李君羨值玄武門,帝與諸將宴會行酒令各說乳名。君羨自說乳名叫「五娘」,太宗諤然說:好好一個男兒,竟有個女兒家名字。因其職其銜連有三個武字,心下暗自戒懼。後來李君羨結交方外道佛人士,惹起太宗猜疑,恐怕流言應驗,便以結交妖人,謀不軌的罪名殺了李君羨。可見當時圖讖宿命說流行之深入人心。今日觀之,流言若應驗,女主武王當是武則天了。
社會瀰漫宗教意識 深入市民日常生活
一般人對宗教,常感到有點神秘色彩。唐代無論王公與庶民,習尚受到崇奉道佛的宗教影響,祈雨是一項常見的宗教活動。
天寶五年,不空僧奉章詔祈雨奏效,玄宗賜絹二百疋。天復二年吳王為道士聶師道建玄元宮,天旱時為之祈雨,得獲甘霖,授以尊師為逍遙大師。唐傳奇作家段成式寫《蘭陵老人》敘黎幹找高人祈雨的故事,反映唐代祈雨風俗。黎幹其人豁達大度,在史筆下確是一位為社稷的父母官。
另文《潘將軍》載將軍禮遇雲遊僧人,得僧贈珠還報,並將念珠儲之錦盒,置之道場膜拜。一日失念珠後惶恐終日,認為此乃破家之兆。該文寫僧人雲遊求布施,實有時代背景。佛教東漢時已臨中土,最初只許胡僧傳教,不許漢人出家。胡僧到魏晉間還叫作「乞胡」,靠討飯度日。
周武帝滅佛後,僧信行創三階教,分人為賢、愚、中庸三等,均以苦行忍辱為宗旨,每天只吃一頓求乞而得的飯,民間對三階教頗為尊重。武則天和唐玄宗曾明令禁止,唯僧人求食為生長久以來都為民間接受,所以潘將軍禮遇雲遊僧,只不過反映當時社會民心意態。
神算與道術
唐傳奇《荊十三娘》中,載「時諸葛殷與呂用之以幻術迷惑太尉高駢,恣行威福」的描述,實有所本。《通鑑》卷254載:
明日,殷謁見。詭辯風生,駢以為神,補鹽鐵劇職。殷病風疽,……
駢有黃犬,聞其腥穢,多來近之。駢怪之,殷笑曰:「殷嘗於玉帝前見之,別來數百年,猶相識。」
高駢身居要職而崇尚迷信,予人可乘之機,則社會上迷信之普遍可見。高駢為唐末大將,被呂用之妖言迷惑,對法術深信不疑。《通鑑》卷254載:
駢與宰相鄭畋有隙,(呂)用之謂駢曰:「宰相有遣劍客來刺公者,今夕至矣!」駢大懼……乃使駢衣婦人之服,潛於他室,……夜擲飼器於階,令鏗然有聲,又密以囊盛彘血,灑於庭宇,如格鬥之狀,及旦,……駢泣謝,…厚酬以金寶。
《聶隱娘》出自裴鉶之手,裴乃高駢幕客,呂用之導演這幕把戲騙高駢,裴鈃便把相類情節寫入小說《聶隱娘》中。反映時人迷信之甚,小說加入道術描寫受到歡迎,可見人心崇信幻術,極為明顯。
《聶隱娘》故事,四述神算之事。先是劉昌裔算得聶隱娘夫婦各乘黑白驢、不懷善意而來。其次是聶算得精精兒及空空兒前來刺殺,其三是預言空空兒一擊不中便會遠去。最後預言劉子之不壽,每事皆準。《紅線》一文亦有不少有關道術的描寫。如紅線有額上書太乙神名,以邀鬼神之助。尚有神行術,夜行六七百里,過五六城。除《紅線》外,《許寂》、《丁秀才》亦大談神行術。道教尚有變形術、隱身術,及其他法術。其他如《虯髯客》中虯髯客騎跛驢而來,臨別時則其行如飛。聶隱娘夫妻驢子更神奇,竟然由紙剪成,又可以收藏在布囊中,惹人遐思。唐代充滿宗教氣息的社會,帶領文士有更廣闆的創作空間,廣大的讀者亦受而不拒。
煉丹長生 深信不虞
道教有咒水、神符、導引、服氣、煉丹等方術。煉丹術最為人重視,秦始皇時即有煉丹,煉丹者同抱兩種渴望。一是追求長生,一是得到黃金。煉丹者除有專門知識,懂得製煉法度外,還要守秘密,許多禁忌要遵守。傳授煉丹法也須秘密進行,只限少數人口傳。唐朝煉丹風行,成為時尚。唐傳奇《盧生》中,盧生的師父便派人刺殺招搖妄傳的煉丹人。古來帝王吃金丹而死屢有所聞,平民道士吃金丹而死的一定更多。小說中述及派人刺殺誤傳煉丹者,當然反映當時社會煉丹風氣定之熾盛。
唐代社會除道佛外,尚有祆教、景教、回鶻(伊斯蘭教)、摩尼教等等。唐代有宗教自由,新興文化得以滲入,刺激社會文化。影響人們生活習慣及信仰,滋長文化生命創造力。唐代的宗教自由政策,結果開拓了一個充滿活力文化興盛輝煌的社會。
唐代社會瀰漫宗教氣息(下)
本系列文章:
本文撮自拙著《太平廣記豪俠小說》,今修繕刊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