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11日開始,新一輪中美經貿談判在北京展開,為期一周。
根據新華社2月9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於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在此之前,美方工作團隊將於2月11日提前抵京。根據美國白宮消息,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等人將提前來京,先舉行副部級磋商,為周四周五舉行的高級別會談鋪路。
消息顯示,(中美)雙方將在不久前華盛頓磋商基礎上,就共同關注問題進一步深入討論。
1月30-31日,劉鶴率領中方談判團隊赴華盛頓,與萊特希澤、姆努欽等人展開貿易磋商。1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白宮辦公室會見了劉鶴。
根據當時中美發表的聲明來看,在1月底的談判中,雙方重點討論了貿易平衡、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機制等共同關心的議題以及中方關切問題。
但當時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這說明中美之間在一些核心問題上仍存在分歧。對於此次談判,萊特希澤此前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不確定能否達成協議。
2月27日、28日,特朗普將前往亞洲,並在越南會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有記者在本周四提問特朗普,是否會在3月1日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特朗普搖了搖頭,回答說:「不太可能。」
雖然中美兩國領導人本月會面的可能性較低,但對於中美達成協議的前景,特朗普此前表示,「很有可能」達成協議。
北京時間3月2日零點,是中美貿易停戰的最後期限。如果中美無法在最後日期前達成協議,屆時,美國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提高到25%。
中美談判三大議題
如今,中美貿易談判團隊正在抓緊磋商。相比去年進行的四輪談判,今年1月以來,中美進行的兩輪貿易談判規格較高,且談判涉及到許多實質內容和具體事項,雙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也拿出了最大誠意,爭取在截止日期前達成有利於雙方的協議。
但任何的協議達成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當前擺在中美談判代表團桌上的主要有三大議題:中美貿易順差、結構性問題、可執行的實施機制。
對於前兩者,通過多輪談判,中美之間的關切也逐漸得到回應。在上一輪談判結束後,中方提出,將「有力度地擴大自美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製成品、服務產品進口」 ,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此外,中國開放的大門也愈開愈大,也在更大程度地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讓更多外資進入國內市場。
從最新的兩次談判來看,美方關切的重點之一還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雙向實施機制,以確保兩國達成的承諾能夠落實。這在2018年進行的幾輪談判中,較少涉及。
根據此前中方發布的聲明,雙方已就實施機制的框架和基本要點達成了原則共識,將繼續細化。而此次中美談判,勢必會涉及承諾如何落實的問題。
此外,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2月8日公佈了美方此行名單,除了萊特希澤、姆努欽、格里什,美方代表團成員還包括:美國貿易代表署首席農業談判代表杜德(Gregg Doud)、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農業部負責貿易和對外農業事務的副部長麥金尼(Ted McKinney)、商務部主管國際貿易的副部長卡普蘭(Gilbert Kaplan)、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兼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副助理克萊特·威廉斯(Clete Willems)以及美國能源部負責化石能源事務的助理部長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inberg)。
從上述名單中,可以看出,農業、能源仍舊是中美談判的突破口。中美「休戰」的截止日期能否再次被拉長,接下來的中美談判,尤為關鍵。
原刊於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