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鄭潔明(Kit),已是三年前的事了。那時,Kit的母親離開人間已有一年多。Kit參加徵文比賽(書寫一部作品參賽),寫母親不辭而別(她是自殺而去的),讓她感到悲痛不已。她說感到「內疚」,又「自責」:「為什麼不好好的安慰母親,為她解開心中鬱結。」Kit這樣想:「要是平日多關心母親,或許她不會自尋短見,或許她就會活下來。」
Kit把心路歷程書寫下來。回想起來,她老是覺得自己太疏忽,做得不夠好。寫下自己的痛苦經歷(至親自殺,那打擊可大),是最好的療傷方法。那一年,Kit在我們面前,介紹她的作品,為的是要「療傷」。那一個下午,當Kit談起她的母親,我們仍可感受到她的痛苦,她的「傷口」仍是「傷口」,仍未痊瘉。
三年後見Kit,她把經歷寫好,結集成《沒有道別的再見》。Kit的解釋是:「沒有道別就要分開,固然是遺憾,但能夠坦然,面對困擾,前路漫漫,卻仍有盼望的。」
母親因眼疾而自殺
談及母親所患的眼疾,Kit說:「她是患有睫毛倒生,按理施手術,改正過來,不會太難的。她相信親戚的介紹,到深圳找醫生,做了這個更正睫毛手術,可惜手術失敗,帶來後遺症。我一再要求她到本地醫院,看眼科醫生。母親不聽,沒多久,又去同一醫院,見同一醫生,可惜手術又失敗了。」
Kit說母親就此患上抑鬱症,不肯聽家人勸解,「她就是不肯面對自己的問題,睫毛倒生,一次手術失敗,兩次手術失敗,還可以做第三次的呀。那可不是不治之症來的呀。」
Kit回想起來:「那半年,手術後的六個月,母親不肯出去見人。我勸她不要鑽牛角尖,想開些,但沒有用的。可能我的勸,不得其法,未能說明她,讓她明白我是真心真意,希望她走出眼疾帶來的困擾,敢見人,敢面對問題。但我可能做得不夠好,未能說服母親,以至她一時看不開,用自殺來解決她認為沒法解決的問題。」
「母親突然離我而去,我悲傷,我自責,我痛苦。」Kit把她的感受書寫下來,然後她說人仍得生活下去。她有此體悟:「坦然接受人世間,有很多很多事情,無法掌握,很多問題,沒有答案。但在自愛和互愛中,繼續前行。」
後記
這個晚上,翻看Kit的《沒有道別的再見》。來到最後一章,Kit與家人一起,吃她親手做的荷葉飯,這是Kit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最後的幾句話:「我想,失去也是一種昇華,就如荷葉、冬菇、蝦米和瑤柱。懷念你做的每一頓飯!」
寫過這封給母親的信,Kit該可以釋懷了。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