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遵義:中美經濟增加依存度 可達雙贏

劉遵義認為中美的貿易競爭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再過多15年左右,中國的GDP走勢會超越美國。美國要習慣未必做第一,所以競爭是難免的。只有通過加強雙方的經濟依存度,才能出現雙贏局面。

中國最新公布,GDP成長率為6.6%,雖然超過了5.5%的預期,但比上一季度的6.8%低。因為去年沒有貿易戰,今年有貿易戰,但中國絕對可以承受,雖有負面影響,唯估計僅影響GDP約1.1%成長率,所以不需要太恐慌。去年在貿易糾紛下成長率慢了一些,仍處於正常水平。

從數據上看,目前中國經濟穩定。說到關稅問題,如果雙方談不攏,美國將徵收25%關稅,所以談不攏問題較大了,很多貨品都不用出口美國。但是,很多出口商不僅在中國設廠,在越南、孟加拉都有,他們可以從其他地方出口。

貿易戰即時的影響是在金融市場上。股市方面,對美國的影響不大,反而影響的是深圳的股市,跌了30%左右,但投資者都知道中國股市不反映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因為中國股民散戶太多。舉例來說,2015年中國股市大幅度調整,但對中國經濟實質上沒有太大影響。

關於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和美元的中間價,人民幣對美元貶了7%。但大家不需要太關注匯率,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只貶了1%左右,中國人對外國的購買率是得以維持。

從數據來看,如果美金超強,人民幣也會跟升,但也不會升太多,所以相對美金不會超越太多。由此來看,人民幣的波動會低過美金,因為升也不會升太多,跌也不會跌太多。

中國對外依賴性愈來愈低

中國對外出口佔國家GDP的比例,依賴性是愈來愈低了,對美國出口的依賴也是一樣,從過去的7%到2017年的3.7%。中國出口商品的增加值也不多,佔GDP很少,平均的增加值20%而已,也就是說100塊的出口,給中國創造的GDP只有25塊。

如果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少了一半,順差變成了零,對匯率不會有影響。經過十幾年,台灣和韓國對美國的出口也下降,東盟國家反而增加。因為地區的生活質量上升,勞動的成本高,是必然的,因為產業一路升級。

對廣東、深圳、香港的影響,對中國整體平均影響3.4%,廣東則是10%,所以深圳算是影響比較大。就算有影響,也維持在7%,跟過去相比,也就相差3%,是可以承受的。而香港沒有產品出口,大多都是轉口的,香港產品出口美國慢慢地下降為零了,所以影響更小。

對美國來說影響更小,美國商品出口中國其實很少,所以貿易戰對美國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其實中國可以從美國進口更多需要的東西,第一是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和頁岩油,美國也在增加生產,我們也需要;第二是農產品,中國人吃肉的需求在增長,加上中國不夠地,也不夠水,可以通過入口來滿足需求。因此,雙方都沒有什麼影響。希望3月2日前能夠有妥協的機會。

美國常常說中國經濟對他們的順差非常大,數據是被誇大的,其實只有1100億左右,要幾年內達到平衡沒有問題,所以應該保持樂觀。說到知識產權,美國人現在致力爭取,但其實中國是全球發出專利權最多的國家,2014年開始也有專門的智慧產權法庭,因此不獨美國人,中國人在知識產權上也有要求了。

要提醒的是,網絡攻擊和間諜行為(spying)不應出現在商業範疇。中美的貿易競爭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不完全是特朗普個人的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再過多15年左右,中國的GDP走勢會超越美國。美國要習慣未必做第一,所以競爭是難免的。只有通過加強雙方的經濟依存度,才能出現雙贏局面。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