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迅(《亞洲週刊》副總編輯)
從3月3日起,中國進入2015年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時間。剛結束的全國兩會,強勢的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成了這次兩會的最大聚焦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人都說春天是撒播希望的季節,春天裏召開的全國兩會,也是國人和世人期待的會議。
3月3日,全國政協開幕式上,政協主席俞正聲的工作報告中,說到2015年工作部署,將政協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履行職能,列為重中之重。3月5日,全國人大開幕,「四個全面」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的關鍵詞。
「四個全面」的戰略內涵
毫無疑問,「四個全面」是習近平任總書記兩年多來,經醞釀、深思熟慮形成的。將成為貫徹這次人大和政協兩會政策討論的主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過程中,有望將「四個全面」的戰略內涵提升到新台階。
關注中共政壇的,都會驚異發現:從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兩個月時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先後11次闡述中共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並形成的「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問題。
這「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中共「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和內涵,如何協調推進,正是國人關注的焦點。
中共歷來熱衷政治口號,但所謂「四個全面」可不是一般政治口號,而是中南海定位為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布局。
在北京心目中,這是一個正式宣示,宣告「四個全面」成了習近平和中共治國理政的全新佈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有專家提出習近平的「四個全面」是戰略思想,「四個全面」不是一時的政治口號,而是對中國當下發展階段及未來一段時期改革方略的本質認識。
很多國人在第一時間就認為它是習近平的標誌性理論,如同以前的重大理論創新一樣可能在未來載入中共黨章,雖然官方尚未有類似暗示,但民間卻已有強烈預期。記者在北京獲悉,習近平的「四個全面」究竟用一個什麽詞定位,至今仍未定奪,可以說還是未知數,這正是習近平智囊團隊犯愁之處。
「四個全面」——逐步成型的戰略布局
有意思的是,「四個全面」的提法不是一次成型的。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一個全面」雛形,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
2007年中共十七大重申「一個全面」奮鬥目標,並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由「一個全面」擴展為「兩個全面」。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從「兩個全面」到「三個全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8月,習近平在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時,明確闡述「三個全面」之間的邏輯聯繫。2014年11月,習近平在福建考察調研時,再度暢談「三個全面」。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即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由此,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這是中共主要喉舌在公開報道中,習近平首次將「四個全面」並提。
2015年2月初,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一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集中論述「四個全面」相互邏輯關系,首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於中共戰略布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整個國家要實現的近期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一個根本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根本保障;習近平在考察江蘇的時候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點睛之筆、神來之筆。如果沒有這一筆,其他都不能實現,有了這一筆其他就都鮮活起來。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四個全面」在理論方面還有待提煉,值得肯定的在於它符合中國現實。
「四個全面」代表着什麼任務?
習近平時代要完成什麼任務,「四個全面」給出了多數中國人都能明確讀懂的回答。
以往人們對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經濟物質上的,而現在中國人同時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潔等。習近平的「四個全面」肯定了小康社會新的定位,給執政黨壓了更多擔子。「四個全面」從總目標開始,愈往後愈具體,愈觸及難點的核心。
諸多代表和委員在兩會的討論中指出,這次兩會,既是深入研讀認識「四個全面」的重要場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動落實「四個全面」的寬廣平台,從微觀層面觀察,是經濟新常態、制度反腐、公正司法、農村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霧霾治理等公眾熱議主題;從宏觀層面梳理也會發現,這些熱點話題無不統一於強勢的習近平「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