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出爐,今年較過往不同之處,是由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下稱創新辦)協助撰寫,林鄭月娥亦在社交平台作出不同嘗試,包括Facebook直播、「打機論政」等,據說就是創新辦出謀獻策。這個部門相當神秘,過往從來未接受過傳媒訪問,創新辦總監馮程淑儀接受本社專訪,首度亮相,暢談這個新部門的運作及想法。
有別於中策組:範疇更廣、更透明
對馮程淑儀而言,特首這個早寫在政綱的做法非石破天驚,她任發展局局長時發現市民與政府打交道有困難,因為政府有不同的政策局和部門,她任發展局局長時已成立了發展機遇辦公室(DOO);到出任政務司司長時成立政策及項目統籌辦公室(PPCU),故角逐特首時順理成章地希望有單位幫她統籌跨部門、跨政策局的協調,以往可能會交給政務司司長來做,但鑑於有時要親自與各部門商談,需要一班全職的人來幫助統籌此事;再加上她在政綱裏提到有兩個思維上的改變:政府新角色、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就是由過去純粹的監管者、調整者和服務提供者進化成一個促成者、推廣者、服務提供者,以一貫部門的思維,是不會促成或推廣,因此要另覓人選去推動;管治新風格主要是增加政府透明度、推動創新及增加公眾參與,也就是創新辦的工作。」馮程淑儀解釋。
不過,部門涉及的主要職能範疇,是否以往的中央政策組(下稱中策組)未能做到,故特首林鄭月娥另設立創新辦處理呢?馮程淑儀指出:「中策組早於1990年初成立,經過30年時間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工作,但是中策組與創新辦最大的分別,是他們比較傾向成為內部智庫,無論是前港督彭定康,抑或後來幾任的特首,中策組作為智囊給予意見,其他決策局是較少採用其服務。有時會主動做研究,但據我了解,那些研究通常只是交回行政長官及三個司長,其他局長其實不一定看得到。當時特首怎樣處理這些報告,我們不得而知,我在決策局做了多年常秘,也很少看到這些報告。」她表示,新部門與中策組最大的分別是範疇更廣、透明度更高,會積極找不同持份者談話,如她本人已與十個智庫聯絡,了解他們的工作;也正處理大學研究和組織方面的事情。在她眼中,創新辦是較外向、透明、傾向行動型的組織,不只要研究、實證為本,也有政策建議,跟不同局、部門一同起動一件事情。
在招募成員期間,林鄭月娥曾提及會在辦公室設計上仿效Facebook,以示創新,馮程淑儀指出,新辦公室將採用共享工作空間形式,全辦公室只有四個有人坐的房間,與其他部門中首席助理秘書長必然擁有自己房間大大不同,成員坐在小隔間,有枱有櫈,彼此之間互動較強。她說:「實際上在成立後這四個月來,我們看到更多這種共享空間的必要。通常是一組同事一起去討論、想主意、行動等。」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 彌補政府不足
部門早前公開招聘政策研究員,收到2000多份申請,最後聘請了18名成員,4名高級政策分析主任(29至40歲),14名政策分析主任或項目經理(24至34歲),來自不同背景,有做過立法會議員助理、政黨研究、智庫,亦有專業人士如銀行家、律師,不同行業的人既有自己的專業知識、個人經歷,亦是年輕人,「因此對這次施政報告我們很大膽,試做了許多過往沒有部門提出、沒有公務員肯做的事:提議特首做Facebook Live、拍片,出來的效果也算不錯,所以是一種新的嘗試。」官場經驗豐富的她形容,傳統政策局99%時間都是在「救火」,但創新辦是試點,如果模式成功,可以推介給其他政策局,考慮在自己局裏聘請幾位政策分析員,以彌補政策研究能力較弱這一環。
開明一派 克服AO缺點
外界往往會將中策組與之比較,例如首席顧問都是在政府外招攬,如蕭炯柱、鄭維健、劉兆佳等,創新辦都是由AO主導,外界擔心不夠「創新」。馮程淑儀澄清,總監位置不一定是AO擔任,是可以從政府外招聘,不過特首可能認為第一任總監是由熟悉政府部門運作、了解部門困難的AO擔任會較好。林鄭月娥清楚政務職系的缺點是太習慣政府的工作方法,不過她亦希望總監及副總監是AO當中比較開明的一派,不是凡事反對。據馮程淑儀所說,這18位新成員反映創新辦比想像中更開放,上司也願意聆聽意見,「最終當然並非100%意見都被採納,因為要做到平衡:在不窒礙創新思維同時,也要告訴同事有些事情在公眾或政府角度是不可行的,大家互相說服,所以我們很民主,有什麼都拿出來談,給予意見,只要事情不涉及大事大非,就會由集體意見決定。」
如果有留意特首林鄭月娥的社交媒體,不難發現在這次施政報告前,製作了不少短片,馮程淑儀表示,當中所有片段都是創新辦同事建議和拍攝的,「同事都關心自己的意見有否受到尊重,如果在其他決策局,基於不同原因,創意可能會被埋沒,欠缺個人風格及貢獻,但在這裏他們都很開心,因為能將意見上達,並最終實行出來。」
談及日常的工作,馮程淑儀表示他們經常出外與不同社會人士會面,聽取不同意見,當中有團體會就特定的議題提供意見,亦有部分提出廣泛意見,「每一次我們都認真地聆聽,且大部分情況下在消化後均會上報。這些意見會滲入創新決策的過程之中,所以我們投入政策規劃方面的貢獻,除了來自我們過往的經驗,也有別人對香港發展可行、有幫助的意見。但我們就極少無中生有設計政策,因為我們不是政策局,沒有所謂擁有一個政策。」
官場中人十分重視官階,當特首宣布成立創新辦事,已有評論指創新辦總監一職要能「指得郁」不同政策局的常任秘書長,方有望做到跨部門協調工作,否則一切難以成事。編制上總監是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D8),與部門常秘職級相同,似乎難以統籌跨部門合作。馮程淑儀回應指:「職級在政府當然很重要,我們rank conscious(職級意識)很強,但我這個位置已經是目前公務員體制內最高級(D9、D10在行高官問責制後取消)。雖然與政策局的常任秘書長同級,但是我們會以理服人,亦從來沒有低估協調難度,但凡牽涉一些跨局的事宜,我們都會要找一個與這件事最相關、負責領導的局,那個局可能會抗拒成為領導,但特首始終會委任一個局負起責任,如談到街頭表演的發牌制度,我們不知道民政局、食衛局、保安局、環保局中哪一個局應負責,現在我們正在做調查看看外國如何管理這方面的事情。倫敦、台北是一個市政府,有地方議會可以發牌,但香港沒有地方政府,十八區只有一個政府,只能找一個局負責,我們會跟不同局商談,但選擇什麼局去做這件事情就具有挑戰性了。」
思考政策 協助青年向上流
馮程淑儀曾任職於不同決策局及政府部門,掌握香港脈搏,被問到香港現時面對最大挑戰及問題時,她回答:「我比較少做財經相關的工作,雖然做過貿易處,但只做過三年多,對經濟議題不算熟悉。過去做的工作主要與人有關,十年都在民政系統工作,由新聞處處長到康文署署長到民政局常秘,所以我的工作如文化、藝術、體育方面等接觸較多地區脈搏和年輕人,我對年輕人向上流動的問題較關心。年輕人整體來說擁有的比較充足,我的同事既擅長讀書,又能找到工作,算是比較幸福的年輕人,但他們都會向我埋怨現時向上流動的機會比過往少得多。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已很好,年年能加薪則更好。但到生兒育女都是死路一條,沒有能力置業,只能與父母同住。我們和發展局、運房局亦會為行政長官思考如何處理土地房屋問題。」
馮程淑儀簡介
現任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
1986年7月加入政務職系後,於2010年4月晉升為首長級甲級政務官。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運輸科、前政務總署、前銓敍科、前教育統籌科、前布政司辦公室、政府新聞處、前貿易署、民政事務局、前工商及科技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及前教育統籌局。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出任政府新聞處處長,於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出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2014年7月起出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
灼見名家重量級活動浪接浪,繼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後,本社首屆財經峰會將於2019年1月23日舉行。首屆財經峰會將是香港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現正接受峰會贊助、認購宴席及場刊廣告,查詢請致電2818 3638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