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2號,出席陳明銶教授追思會,香港大學王賡武堂坐滿了前來悼念的朋友。大部分是陳教授生前的好友,我相信,也有小部分是慕名而來的。
整個追思會莊嚴肅穆而溫馨,特別是在播放陳明銶的一生影片時,很多人流下了眼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譚耀宗、聶德權、梁志仁、李柱銘、陸恭蕙、何俊仁、曾鈺成、丁新豹、劉蜀永等近200人在座。
短時間用心編製《陳明銶教授追思錄》
文灼非編輯的《陳明銶教授追思錄》沉甸厚實,內容有:陳明銶生平、圖輯、陳教授一生著作目錄、區志堅的萬言文〈從工運至粵港澳城市群:陳明銶教授治史特色〉和陳教授遺作,為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2018年10月31日)場刊撰寫的文章〈中美關係緊張,是否全面對抗的冷戰重臨?〉。目錄再細分為四部分:學府知音、跨界摯友、天子門生、後學菁英等90多位好友撰文悼念;由這些編排內容可看出文灼非從組稿到付印,不到三個星期的用心。
我相信這本《陳明銶教授追思錄》不可能是出了香港大學王賡武堂就隨手扔了的文集,它絕對稱得上是一本匯集了香港歷史文化的好書籍,有超過90位名家及師友記錄了陳教授的一生,學術界知音姑暫且不表,就跨界摯友方面,有葉劉淑儀、李柱銘、曾鈺成、何俊仁、李卓人,李龍鑣、程翔、沈旭暉、區家麟、梁寶龍等,可見陳明銶一生交友廣闊,包括中外人士,左中右各派;誠如文灼非所言:「他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過人的智慧,出眾的社交能力」,筆者在此加一句:「超強的記憶力」,他以25歲之齡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博士學位,的確是香港人的驕傲。
據胡欣立教授憶述,2007年筆者恩師胡春惠教授攜師母及欣立前往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陳明銶教授熱情的介紹史丹福大學校區,帶胡老師爬樓高約10層的胡佛塔,俯瞰史丹福大學風景,適時有十幾位史學家(大都是胡老師的朋友)正在看蔣介石日記。
回憶齋舖聚會
我與陳教授之緣起於,去年2017年我正為即將出版的拙著《被忽略的主角──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一書做最後的補正,適巧陳教授來了香港,10月25日我們在佐敦的齋舖見面,陳教授由門生葉浩男陪同到來,他說,很高興這家齋舖還在,十分想念這家的齋滷味!(這是一種鄉情,凡事離開鄉土的人就會有此共鳴),他聲如洪鐘,滔滔不絕,連吃了兩碟齋滷味,並留下電郵地址,說遇有什麼問題,都可以隨時找他。
當日情景歷歷在目,念茲在茲,想起他於2018年10月29日為了來香港參加灼見名家第四屆論壇,在機場貴賓室猝然而逝!他素有「老頑童」之美譽,甚至於他的離世,也讓我們措手不及,好像他故意的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
陳明銶一生無兒無女,感念他像一枝蠟燭,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後學,不遣餘力!堪稱香港之子!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