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Apr 26 2025 14:06:2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風水佬呃你10年 林鄭呃你14年

林鄭不去解決短期問題,反而狂sell自己好有長遠眼光,在14年後有大量房屋供應,你估無樓一族和住在劏房的市民會有何感覺?筆者想是寒天飲冰水,點點記心頭。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已經是高手,但特首林鄭月娥在第二次《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在大嶼山水域填海1700公頃,預計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至110萬人口居住。不過,大家不要咁開心,因為首階段的住宅單位最快也要2032年才入伙,即是市民要等足14年才可受惠。所以,筆者認為林鄭較風水佬更風水佬,信者得救。

市民殷切期望特首可以找到有效方法,在短期內增加房屋供應。無奈,這份《施政報告》冇料到,只是大sell願景,這種處理樓房政策的方式反映林鄭是一個沒有承擔的特首,因為現時香港面對最嚴重的問題是房屋供應量仍然達不到「長策」所設的每年平均供應量46000個單位。林鄭不去解決短期問題,反而狂sell自己好有長遠眼光,在14年後有大量房屋供應,你估無樓一族和住在劏房的市民會有何感覺?筆者想是寒天飲冰水,點點記心頭。

大型基建超時超支成常態

大部分市民對林鄭用5000億元填海興建大型人工島表示反感,因為涉及的公帑非常龐大,尤其是過去十年多項大型基建,例如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沙中綫、西九文化區等等,均出現嚴重超支和延遲啟用的問題,現時林鄭堅持的「明日大嶼」鴻圖大計,需要起碼14年後才完成,筆者不是建築師,但在大海中興建人工島絕對涉及天時、地利及高水平的建造技術。從過去十大基建的經驗,超時和超支根本不能避免。林鄭告訴大家,14年後有樓住,筆者只能夠聽住先。

筆者曾在未出《施政報告》前批評,一旦林鄭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這會減少未來私營房屋供應量。在供求突然出現變化的情況下,這只會令希望置業者加快步伐入市,最終推高樓價。然而,政府解釋這只會涉及新的土地,現有土地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六四仍會維持,即是私營房屋供應是不會減少。

政府的解釋是否正確?筆者只能說是「有保留」的。首先,特首在今年6月底宣布,將私營房屋九幅用地,撥作公營房屋,包括安達臣道及啟德,涉及1.06萬個單位。究竟這九幅原先是用作興建私營房屋的用地是舊地或新地,我們未有答案。但如果是已規劃好的舊地,這做法已令私營房屋供應量減少1.06萬個單位了。另一個例子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上周六對傳媒表示,政府已覓得210幅土地進行改劃,其中逾七成撥作發展公營房屋。根據筆者的理解,其中只有26幅土地是近期物色的,即是有184幅土地是舊地,為什麼局長可以將舊地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比率改變?政府是應該向公眾解釋清楚。

最後,林鄭提出的活化工廈措施,容許改裝整幢工廈為過渡性房屋。筆者對這個活化計劃的有效性是有疑問的。原因是工廈的售價在過去九年明顯跑贏住宅、寫字樓和零售業樓宇的售價,反映有利可圖的工廈早已賣出和轉型,因此,究竟仍有幾多工廈會改變成為過渡性房屋?筆者相信不多,這亦解釋為何林鄭在《施政報告》未能交出一個預測數量,因為有頗大機會,有興趣的工廈業主為數不多。

市民對林鄭的《施政報告》所提出的房屋政策明顯不受落。以上反應亦難怪,因為女特首根本沒有交足功課!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