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不要只會烤肉

國際觀不是會講英文而已,正如同中秋節的意義絕不只是烤肉,必須要了解其由來,才能培養文化的深度。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訪談了德、法、巴西、印度、中東、中國、日本、澳洲等國二三四五名大型企業的資深主管後,發現大部分人還是看好未來的經濟發展,並預測未來會全球徵才。

就兩岸三地來比較,台灣在專業力、國際力、團隊力上都輸給香港,大陸在國際力上勝台灣,台灣在專業力上勝大陸。過去台灣所標榜的專業與管理能力,已經慢慢被大陸所追上了,而且因為新興市場的消費力不斷提升,技術也迅速發展,所以企業家徵才的前幾大地區,已為中東北非74%、中國68%、印度63%了。

沒有國際觀 競爭力下滑

看到這份資料,我們這些在第一線教學的老師悚然而驚,因為我們知道台灣競爭力下滑的原因。

國際觀不是會講英文而已,必須言之有物,彼此才談得下去。現在大學生連本國史都不清楚,遑論外國的歷史文化。

我上課時,講到語言發展遲緩的基因,舉王陽明為例,結果學生不知道這個享譽中外的格物致知大師是誰。

我們學生課外知識的貧乏令人擔心。媒體和政客卻只會討好學生,讓學生以為只要有學生身分,就可以為所欲為,不但不必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別人還不可以譴責他,忘記了做學生學習的本分。

我曾參觀過一個台灣文史資料館,發現裡面展示的沈葆楨、劉銘傳,都變成後面拖條大辮子的公仔,很醜陋又不尊敬。問起來,校方說學生喜歡這樣。教育不是應該提升學生的風度、涵養、品性,使他超越動物本性的嗎?怎麼會為了討好,反而降低應有的水準了呢?

前幾天看到學生寫:中秋節就是要烤肉,然後加框「不然要幹嘛?」這種粗魯的說話方式現已蔚為風氣了。難道一個跟民族復興有關的節日只剩烤肉,沒有人在教中秋節的由來了嗎?

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最大的力量,猶太亡國2000年還能復國,靠的就是文化。新加坡現在大力推母語,因為李光耀發現,把英文當作第一語言之後,華人不會講華語,也不懂華文化,心靈上空虛了。

或許有人說,我們是念理工的,不需要知道這些東西。我只想說:歷史和文化是人在老去時,真正能撫慰心靈的東西。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洪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