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24 2025 12:17:0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歷史上美國發動三場貿易熱戰和一場冷戰有好結果嗎?

對美國而言,1988年後,經濟上歐盟仍是「敵人」,中國更加不用說,在利益下,不能有幻想!

美國人對貿易夥伴進行關稅戰,不自特朗普而起,也不會到特朗普而終,回顧美國百年歷史,最少有兩場熱戰,一場冷戰,代價高昂,不讀歷史之人,當然沒有感覺,也不會有教訓。

兩場熱戰,都是由共和黨人主導,也可說有歷史因由。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後,美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國,歐洲受戰亂之苦,農業和工業都待恢復,美國農產品獨霸市場,1919年美國銷歐洲農產品金額是199億美元,但隨着歐洲恢復生產力,1921年美農產品銷歐下降至105億美元,控制了國會和白宮的共和黨,乃在1922年通過Fordney McCumber關稅法案,將關稅增至最高38.5%,平均14%,同時通過巨款,借給歐洲來買美國農產品,此時紐約已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貸款成為主要業務,不知何故,歐洲要到5年後才反制,法國將汽車入口稅由45%提至100%,西班牙增關稅至40%,德國、意大利亦增小麥關稅,令到亨利福特在1928年起而反對,美國汽車已是世界第一,不必保護,而美國農業亦同在一年損失3億美元,當時不可謂不慘烈,但美國國勢正盛,仍然繁榮一陣子,直至1929年,紐約股市大災難,世界大蕭條從此而起,是歷史大教訓,但美國政客醒悟了嗎?沒有。

已被世人淡忘的歷史

共和黨又一次以保護美國人就業為名,在1930年,提出新法案,將約兩萬種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再提高20%,認為如此可以阻止來自外國的競爭,這時以「敵人」當然是歐洲列強,此法在1930年6月17日由胡佛總統簽署生效,當時雖然有1000名經濟學家聯名請胡佛不要簽字,但無效、結果這項名為Smoot- Hawley關稅法案毀掉的就業,比保護的還多,銀行倒閉風潮因此而起,關稅高達60%,威力無限。因股市崩潰而生活困難的美國工人,生活再下深淵,工人們既買不起大多數的入口商品,或無力買美國製造的產品,因為美國產品本身就價格很高,不然,美國人老早就買美國貨,今日是否和80、90年前一樣呢?

美國產品成本增加自然引起失業和裁員,外國產品因關稅而銷量下降,美國的貿易對手亦同關稅而受到打擊,美國出口亦相應下降,不買美國貨是必然的反應,這種不良性循環,是不言而喻,有識者表示引發全球爆發如關稅行動,當年1932至1933年,以《世界經濟概覽》就如此記載,美國政治精英一意孤行,後果當然是災難性的。1932年,全球貿易下降67%,40年的經濟融合一朝喪,美國受傷最重,關稅無疑遏制了40%的入口,但報復性關稅和對外國經濟的打擊,影響美國出口減少達75%,美國小麥銷量下降20%,烟草減少40%,玉米出口減少53%,這次會否同樣慘烈呢?

關稅法種下災難種子

如此慘劇,胡佛當然只能一任,不能連任,1933年敗給民主黨的羅斯福,開啟羅斯福四屆總統之任,再到杜魯門二任,都是民主黨統治,選民忘不了共和黨劣績,長達20年。羅斯福在1939年,簽了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 Act 就是為挽救全球局面,但災難的種子已種下,歐洲政局已變,極端政客黨派已在歐洲上台,希特拉已經坐大,歷史學家也在考證,關稅法是否有此後遺症,令世人三思,但歐洲無睱理會東方,日本侵華已經開始,世界踏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羅斯福當了戰時總統,可以四連任了,但世人似已完全忘了這段歷史!

世人只記得二戰後,美國全力挽救全球經濟提出馬歇爾計劃,歐洲和亞洲都在拯救之列,日本因而迅速崛起,到80年代更似要超越美國,就是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美國日本「貿易冷戰」開始了。美國日本互相指責。互相威脅,沒有用上關稅,日本卻簽了1985年的「廣場協議」,要日圓年年升值,引發日本泡沫,泡沫在1989年後破滅,日本進入「迷失廿年」,才告終止,但時至2017年,日本對美國仍有貿易順差688億美元,位列第四,順差老大是中國,3752億美元,歐盟1514億美元。墨西哥711億美元,對美國而言,1988年後,經濟上歐盟仍是「敵人」,中國更加不用說,在利益下,不能有幻想!

經濟大衰退危機已現

2018年的貿易戰,不必國會通過,只要特朗普簽字就施行了,國會何以如此無力呢?特朗普的競選宣言,本來就是說:「外國人奪走了美國的工業實力」,他要扭轉一切,「美國汽車將上路」打擊的是德國和日本;「美國飛機將在天空翱翔」,打擊的是法國空中巴士;「美國船艦將在海上巡邏」,地中海,波羅的海,南海都是要去;「美國鋼鐵將把摩天大樓送入雲端」鐵和鋁以關稅戰不可免,這是一場沒有國會參與節貿易戰,中國這次取代了歐洲,成為頭號對手,金額是340億美元,再加碼160億美元,再再加碼2000億美元,直至全部的5000億美元,後果在所不計,因為特朗普認為會「輕鬆取勝」,歷史早已說明不會沒有代價,單是大豆出口,2017-2018已下降6.2%,2018-2019,更估計下跌11%,高粱、玉米、小麥及豬肉亦不可免。7月未完,美國已要推出120億美元農業援助,反應不佳,美國汽車在華銷量已見下跌,工業股在2018年,Caterpillar 見跌13%,3M下跌14%,鋁業公司下跌10%,88年前是股市先跌,然後才發起貿易戰,這次是先發起貿易戰,才會有連鎖反應,諾貝爾得主Shiller所創的PE指數,在6月底已升至32.4,比2007年的高點27.5已高出很多,債市的兩年息率快要和10年息率倒掛,顯示美國經濟陷入大衰退的危機已現,全球貿易要下降多少,失業率能否力保不失,歷史都會記上一筆,胡佛如此,特朗普亦如此,怎能不讀歷史!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