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和貧富懸殊

對於貧富懸殊,他們第一個建議就會是減低以上種種合法或非法的非市場和反競爭行為;然後,就是透過經濟增長和發展去應對貧富懸殊的問題。
不少主流的經濟學者對於貧富懸殊問題,一般的取態是認為這是一個無可避免的分配結果:因為每個人所擁有的 endowments(包括才能、各種各樣的資源、人際關係網絡、社會資本等等)的數量不同,而且,不同的 endowments 也有不同的市場價值,在市場分配機制下,自然有分配不均的情況出現。再加上,全球化和數碼化使其分配的規模和速度更快更廣,於是,擁有具市場效益的 endowments 的人,結果是所謂的「馬太效應」,有的愈多,少的相對更少。當然,經濟學家都知道,在市場分配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不理想的狀態,例如,moral hazard、asymmetrical information、principal-agent problems、insider trading、front running、market manipulations、mis-selling、合謀定價、壟斷等非市場和反競爭行為,而這些因素又會進一步加大分配結果的懸殊。所以,對於貧富懸殊,他們第一個建議是減低以上種種合法或非法的非市場和反競爭行為;然後,就是透過經濟增長和發展去應對貧富懸殊的問題。
 
教育是提升經濟的關鍵
 
傳統的經濟理論,經濟增長和發展,主要的推動力就是資本、人力和生產力提升,而要脫貧的關鍵就是教育,用以提升人力資源和競爭力等。傳統的經濟論述以經濟解決貧窮問題,對於國與國之間的差距是有效的。過去幾十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急起直追,收窄了發達國家和發展國家的貧富差距,量度全球國家之間貧富差距的 Gini ratio 是下降了,成績有目共睹。不過,這個標準答案應用在國家和地區本土以內,在以上種種的因素的運作下(市場和非市場的因素),不但不能減少相對貧富的差距,反而進一步惡化。地區內的相對貧窮問題,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經濟問題,由於沒有靈丹妙藥,很多時候,經濟學者都認為這只是一個正常的經濟結果,也會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政策建議,因為絕大部分的再分配制度都只會扭曲市場機制,造成經濟浪費。於是,不少經濟學者的價值判斷,都只能基於學術理論的基礎上,只要是一個公平自由的市場制度,相對貧窮並非一個問題。公平自由的市場制度固然可貴,但是,相對貧窮畢竟是對其他價值的一個衝擊,如教宗最近所提出的 solidarity 和 fraternity。
 
在這個背景之下,法國經濟學家 Thomas Piketty 的《21世紀資本論》的英譯本年初面世,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主流媒體廣泛的討論和評論。他受到重視的原因,是他曾經在主流的經濟學術界創出名堂(如曾在 MIT 任教,之後回流法國),做了不少計量分析,後來才決定專注於主流經濟學術界較少關注的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收集了不少社會上真實的數據,而非單以抽離的量化模型去解釋某些微觀經濟現象。他的數據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現象,歷史上資本回報率,多數大於經濟增長率,而這正是財富愈來愈集中在擁有資本階層的原因。他的結論和政策提議,受到不少非議,他認為全球各國的貧富懸殊加劇,要透過政府稅收(尤其是針對資產的稅收,而非單針對收入),使資源再分配等。
 
筆者同意如果資本回報率大於經濟增長率,財富自然會愈來愈集中在擁有資本的階層;不過,筆者認為 Piketty 沒有了解在現代經濟中,金融和信貸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於是忽視了資本回報率高的原因,致使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偏重於一些副作用極大的財富再分配等政策工具。
 
信貸使資本獲槓桿式回報
 
財富就是錢(或貨幣),現在金融中,什麼是錢或貨幣?
 
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現代金融(尤其是銀行)的重要性,是它們分擔了部分創造貨幣的功能。現在,貨幣由兩個渠道創造,一是政府(透過央行),所造的是基礎貨幣(monetary base);另一渠道是銀行,透過所謂 fractional reserve 的體系,把部分存戶的存款再借貸出去,創造了廣義貨幣。其中,廣義貨幣比基礎貨幣大很多(以香港為例,政府及銀行創造的貨幣比例約1比9),反映了銀行在貨幣供應的重要角色。
 
換句話說,銀行信貸創造「錢」。能以財富(資產和收入)獲得銀行借貸的,就可以買到更多的資產(asset);透過信貸買資產,其實就增加了資本(capital)本身的槓桿,當經濟向上,資產增值,槓桿化的資本自然會比經濟增長更高。(參考圖一)
 
(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名家圖片)
 
當經濟向上,資本回報率大於經濟增長率的秘密,就是在於現代銀行體系,透過製造信貸,使資本獲得槓桿式的回報!當然,如果經濟向下,資產價格下跌,槓桿化的資本也可以出現災難性的下跌,使財富出現才分配;不過,如果每當經濟向下的時候,政府帶頭以製造更多的信貸和貨幣去支撐資產價格,那麼資本回報率又怎能不高呢?
 
如果這個觀察不錯,那麼現代的銀行體系和相關的信貸,和社會的貧富懸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過度的信貸,可能會產生一些社會性的副作用(如貧富懸殊等)。過度的信貸另一個副作用,是類似金融海嘯中,由於金融不穩定而造成其他的經濟成本。
 
明天預告:金融改革對社會的影響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