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黃子華最後一次棟篤笑爆出第一個笑蛋,堪稱「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亦打出了第一槍。講中美貿易戰,當然唔講得笑,但似乎亦唔講得真話。華文傳媒我們見慣了「美國害怕了」、「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貿易戰是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 」等等,原來英語傳媒亦有”We’re Going to Win This:Wall Street Trader Predicts Long-Term U.S. Success in China Trade War”。大戰前夕雙方在各自傳媒叫陣,彷彿都在挑戰讀者經濟邏輯的底線。
分析貿易戰的第一步,往往是比較雙方籌碼多少:美國現時進口中國商品遠比出口多(進口為5,000億美元,出口為1,300億美元),向鋼鋁及其製成品徵收關稅只是落part,之後正式第一輪340億美元在上星期起生效,另外,160億美元等到8月再加碼,加碼之後,美國還有4,000多億美元籌碼,中國只有千多億籌碼可以怎樣跟?
誰是最大贏家?
懂一點經濟的人會話,貿易數字從來是以gross value而非value-added量度。換句說話,在全球生產鏈一體化的世界當中,共6,000多億美元籌碼是中是美根本不用分得那麼細。但其實,真正懂經濟的人會話,貿易戰的勝敗關鍵在於雙邊貿易是否容易被取代。試想,氧氣佔你消費金額的比例多少?但沒有氧氣,你還可以生存嗎?
我做過一項學術研究,分析了過去十多年俄羅斯石油出口貿易數據,估算出俄國以「石油武器」減少,對不友好國家石油出口為貿易雙方帶來的經濟成本。現代經濟,石油消費佔一個國家GDP的比例絕不高,但突如其來的供應中斷,對石油輸入國的影響是可大可小的。
過分依賴單一石油輸出國,一旦供應中斷,短時間之內是不容易在市場找到足夠替代品的。同樣道理,等同價值的入口貨品,增加關稅的經濟影響,其實視乎入口國對入口貨品的需求彈性。入口貨品愈難被取代,貨品的需求彈性便愈低,貿易戰的成本便愈厲害。
說過了,冇贏家的貿易戰不容易無緣無故真打起來。減慢美國的頁岩氣和頁岩油出口海外,美國本地的頁岩氣和頁岩油消費者或成最大贏家。
假如貿易戰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這份禮物絕對不是送給我認識的內地廠佬朋友的。根據我的貿易戰消息,不少內地廠佬看淡來年中國經濟,更已準備減持國內物業。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