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建屋製造階級矛盾

香港有加起來幾千公頃的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使用價值低的農地、棕地、私人遊樂場,以至綠化地可供使用。

隨着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以及私樓價格失控飆升,佔香港總面積四成的郊野公園便成為一個提供大量土地興建房屋的選項。表面來看,這個選項對不願運用法定權力收回在地產商手上的農地的政府有莫大吸引力。根據現時的規劃,1%的郊野公園土地(約400公頃),便可興建75,000個住宅單位。

不敢觸動少數既得利益者?

在社會上,不時聽到發展部分郊野公園的意見,主要是來自毋須依靠郊野公園透氣的商界和有樓人士。不過,因為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已脫離上一輩只求溫飽的低端生活,他們對損害這塊環保和休閒淨土的企圖反應強烈。於是強悍如上屆特首也只是邀請房協就兩幅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土地,進行生態及技術研究,以便提供客觀分析,讓社會考慮可否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使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的土地作公營房屋和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

上述政府立場,表面上合情合理,甚至謹小慎微,但其實是經不起客觀分析。香港有加起來幾千公頃的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使用價值低的農地、棕地、私人遊樂場(包括高球場),以至綠化地可供使用。發展這些土地與動用部分郊野公園興建公屋或其他用途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沒有業權人或原居民或免費享用公地的高端人士需要處理的問題。早前橫洲一幅棕地便因佔用人的利益導致政府決定擱置不收回,令可興建的公屋數量少了萬多個單位。今天政府對根本是公地的高球場也不敢表態收回。

從一個超然角度看發展郊野公園這個選項,世間上沒有任何事物或價值是不論環境變遷,都永遠神聖不可侵犯的。就以見死須救為例,今天不是有不少文明大國拒絕接收難民嗎?假如政府用盡一切,包括收回上述幾千公頃的土地也不能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可能是因為依然滿足不了內地買家和新移民的龐大需求),它當然可以考慮動用部分郊野公園。問題是,今天政府連建議一些觸動少數既得利益的方案也遲疑不做,或想方設法去妥協時,發展郊野公園會是個撕裂社會、激化階級矛盾的大工程。即使是非不分,今天的政府恐怕也沒有一意孤行的政治能量。假如政府真的做得成,香港已再不是土生土長,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適宜居住的地方!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