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茫茫的香港青年 滴答作響的計時炸彈

今天年輕的一代,將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會是納稅人、學者、商人、公務員、專業人士,以至普羅市民。如果社會各界的市民不承認他們是中國人,那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着什麼?

「香港會否跟中國大陸一樣?」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個私人晚宴,當時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有位商人直言不諱地表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她永遠不會像中國大陸。雖然台灣實行全面的民主制度,也尚未與大陸統一,但從文化及語言層面來看,台灣更像中國。我覺得那位商人的話真是一針見血。

回歸21年 人心迄未回歸

諷刺的是,北京聲稱是中國一部分的香港和台灣,卻是僅餘兩個地會帶頭指摘中國是實行專制統治及打壓人權的地方,而西方民主國家已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從急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分一杯羹。

再過幾周,香港就要慶祝回歸21周年,儘管中國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已逾20年,港人在文化上並未貼近祖國,更重要的是,港人的思維方式不像台灣,而是受到英國殖民歷史根深柢固的影響,令我看不到香港會很快變成大陸的可能。

1997年的回歸祖國,本質上只是主權移交──中國收回被英國佔領的土地,然而,收回香港的土地,與整個社會的人心、思想和靈魂的回歸是兩碼事,當然,大陸化的跡象也是隨處可見,我們在街上聽到愈來愈多的普通話。

不參加六四晚會 竟因拒認中國人

來港的遊客,超過七成都是大陸人;我們大學裏的研究生,超過九成是大陸人,他們畢業後,很多都選擇留在香港。中資企業在港買地、買物業,在聯交所掛牌上市。很多本地人現在也能說基本的普通話。甚至政府官員也改口稱內地為「國家」,而不是從前說的「大陸」。

不過,這種種現象只是表面上改變了這個城市,卻改變不了香港人的內心。無疑,今天很多香港人聲稱自己是愛國者,但也有愈來愈多的本地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拒絕承認是中國人,寧願自稱為「香港人」。

我們看到最新的例子,是日前有些年輕人拒絕出席一年一度的「六四燭光晚會」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鎮壓的死難者,他們的理由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沒有道德義務去呼籲結束中國的「一黨專政」云云。

香港大學最近的一次民調顯示,31%受訪者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推動中國的民主,是自1993年以來最高的百分比。同一調查又發現,54%的受訪者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48%受訪者不信任中央政府。民調還持續顯示,愈來愈多年輕人否認中國人的身份,寧願認作「香港人」。

未來社會棟樑 對北京高壓反感

這是一個令人深感擔憂的趨勢,如果處理不好,無疑是在製造一個計時炸彈,但如何處理,聽之任之嗎?今天年輕的一代,將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會是納稅人、學者、商人、公務員、專業人士,以至普羅市民。如果社會各界的市民不承認他們是中國人,那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着什麼?

令人感到難堪的是,中央政府對香港愈趨強硬的態度,不僅不會贏得年輕人的信任,反而讓他們愈益不滿。愈來愈多香港青年認定中國大陸是由一個連基本權利也不尊重的專制政權所統治。

你能責怪他們嗎?他們看到同一代的年輕人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被禁止參與政治選舉,被警告不得以言論自由來要求結束一黨專政或對國歌不尊重,甚至被威脅可能要坐牢。他們還經常聽到大陸官員說「兩制」不可凌駕「一國」,普通話應該是他們的「母語」。

儘管年輕人領導的佔領運動無法爭取到所謂「真民主」,卻令對大陸專制制度的提防和反感升溫。香港年輕人對粵港澳大灣區缺乏興趣,就算保證他們可擁有高薪厚職、過上優質生活,理由很簡單,只因他們無法接受過了邊界後,便要生活在一個言論自由受制、政治言論受控、媒體自我審查,以及要求人民愛黨的地方。

在年輕一代眼中,我們的特區政府已經淪為中央箝制香港的同謀。歷任或現任特首,似乎都無法給予香港青年希望。這群前路茫茫的年輕人,已經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更遑論買樓,連在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也是遙不可及的夢。

讓我擔憂的是,無論香港還是內地政府,都沒有警覺到這是一個滴答作響的計時炸彈。我們有必要採取行動,絕不能忽視這個問題。

原刊於《信報》EJ Insight,本社獲作者授權翻譯及刊登。

褚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