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加強香港與內地合作 攜手共建世界科技強國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強調國家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本地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編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教授應團結香港基金邀請,以「加強香港與內地合作 攜手共建世界科技強國」為題進行演講。

我感受到香港創新科技的氛圍風生水起。香港是一個熱熱鬧鬧,朝氣勃勃的創新創意天地。董(建華)主席讓我來分享香港與內地科技的合作情況,我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上所作出的奮鬥和成績,以及我們未來的挑戰。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向大家匯報。

習近平重視國家科技發展

習近平主席十分關心、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我跟大家透露一個小秘密。十八大這五年當中,每年習主席都專門聽取六至八次科技的各方面工作,以及親自到各地視察科技。

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確了新時代科技創新的使命,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共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一系列科技改革措施和科技創新的重大任務,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家創新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我特別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去年6月,24名在港兩院院士結習近平主席寫信,表達了報效祖國的逼切願望和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習近平主席強調,促進香進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五年來國家科技創新歷史性變革

我在2003年參與《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網要》,2016年參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綱要》,中國進入創新發展的時代。國家確定了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國家到了2030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國家到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作為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要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巨大支撐,同時也要驅動全世界的科技發展。

近五年中國發射了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對接,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為我們的太空發展建立基礎。長征五號和六號運載火箭為國家未來太空活動提供動力。我們也探視世界的科學,比如監察全球二氧化碳的衛星。我們天上的衛星為地上的人類服務,比如北斗衞星導航系統。量子科學積極搶佔國際前沿制高點,我國發射世界第一顆量子通訊衛星。我們的超級電腦不是用來看的,是為了用的。天河二號、神威·太湖之光腦領先全世界。我想補充一點,神威的芯片都是我們中國自製的。

萬鋼主席表達了國家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期許,國家將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萬鋼主席表達了國家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期許,國家將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共享經濟新模式

中國八十年代曾是單車大國。現在中國將單車結合導航定位、移動互聯、無線支付和智能終端,發明共享單車。針對共享單車亂停泊的問題,增設電子圍欄。

共享經濟營造了惠及社會的新模式,解決了許多人們身邊的難題,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在其迅猛發展的背後是國家對導航定位、移動互聯、超級計算、智能終端、雲計算大數據等關鍵技術的超前部署;各級政府在職能轉變、商事改革、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激發了大眾創新創業的智慧和動力。科技創新以人民的需求為中心,在創造新動能的同時,帶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創業創新的社會價值。

海陸空交通發展

海斗號無人潛水器創造10,767米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天涯號、原位實驗號先後成功進行萬米海試。我國推動民族航空工業跨越發展:C919連續試飛,AG600成功首飛。

我國高速列車邁出新步伐,2017年9月21日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正式運營。鐵路客車形成高速列車、混合動力列車、永磁牽引系列。高鐵總里程超過2.2萬公里,佔世界總量60%,並進軍發達國家市場。

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142萬輛,中國銷量達77.7萬輛(佔新車銷售比例達到2.69%)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售突破340萬輛,中國佔比超過50%,為節能減碳,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新貢獻。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跨國集團在電動汽車方面同時發力,制定發布汽車產業轉型戰略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科技照顧民生

基因改造農作物,設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充分發揮科技扶貧準確性、可持續性、有效性的特點,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突出創業式扶貧推動千千萬萬科技人員到貧苦地區創新創業,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以科技創新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醫療方面,手術機器人、植入式腦神經刺激器等高端產品取得突破,服務4.5億人。中國面對國際傳染病,如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困難症等,主動出擊抗疫。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上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在研發和國民生產總值(GDP)佔比方面,全社會的研發投入達1.7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的2.12%,其中企業投入佔比78%;國際科技論文總量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長17.5%,被引用量首次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同時,科技成果轉化的量與質齊升,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3萬億元,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一體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遍佈全國,成為舉世矚目的創業熱土;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創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7位,各項成就都顯示了中國的創新科技能力騰升。

萬鋼主席強調香港應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立足於「同發展、共繁榮」,以達成多贏局面。
萬鋼主席強調香港應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立足於「同發展、共繁榮」,以達成多贏局面。

中國創新科技的可改善之處

第一、基礎研究不夠。我國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升持續創新能力。要培育人才,要加大中央財政持續穩定支持,吸引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各類基礎研究。

第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我國要着立促進大學、研究院所和企業的協同創新,促進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融通發展,讓基礎研究成果流向產業發展的前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第三、創新人才機制有待改善。我國要大幅提升科技軟實力,加大青年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為各類人才營造崇尚科學、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團結奮鬥的創新環境。

第四、國際合作有待加強。我國要主動地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的網絡,更加積極地開放合作,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積極參與和牽頭組織國際科學計劃和科技工程,共同應對人類社會面對的挑戰。

內地與香港科技創新合作的重要進展

香港是全球科學高地、創新重鎮,在世界競爭力和全球競爭力排名中,香港名列前茅。香港的金融、商務、法律、知識產權等服務業發達。香港科研基礎深厚,市場環境完善,國際化程度高,資本市場發達,服務業成熟。香港繼續和國家科技創新合作,引進人才。隨着港珠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引領開放創新的先行者。

內地擁有完整學科布局、巨大市場規模、完善創新政策體系,以及門類齊全的產業基礎。中港優勢互補,兩地科技創新能合作。

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於2004年成立。內地委員有科技部牽頭,再加上港澳辦、中科院等組成;香港委員由香港創科局牽頭,香港各高等院校、港科院、科技園等機構代表參加。

2017年11月在香港舉行第12次會議。會議聚焦國家所需、香港所長、認真落實習近平重要批示:香港科技人員承擔國家科技項目、香港科研基地平台建設、創新科技博覽會、香港青年人創新創業,以及香港大學生實習和青少年交流。

香港內地共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進入創新發展的新時代,在新的發展理念下,國家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創新政策加快落實,創新創業如火如荼,創新人才不斷壯大,具有明顯的政策優勢、市場優勢、產業優勢。

著眼國家整體科研布局和支撐香港創科發展兩個層面,擴大和加深內地和香港科技合作,正是香港在將來可以大展身手、大有作為的途徑和渠道,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立足於「同發展、共繁榮」,實現多贏局面。

一國之內,優勢互補疊加。內地香港要同心同行,香港創新科技就會踏上時代快車,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攜手共建世界科技強國二之一

本系列文章:

萬鋼:我們有責任幫助年輕人把握機遇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