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智輕體的根本問題

如果家長篤信子女未來是否能夠在社會上闖出名,他們會安排他們的子女做些什麼呢?除了讀書、補習、再讀書、繼續補習,還有哪些活動更加重要的嗎?

香港人經常都會說「食腦嘅!」這句話,這也意味着要在社會上賺大錢,不能靠勞力,必須靠腦袋。

為求名利犧牲健康

老師、家長都知道教育應包括「德、智、體、群、美」五大重要部分,但到了實踐,往往過分着重智育的發展,而智育的成功指標,往往也是考試成績。學生未來是否能夠在社會上闖出名堂,踏上青雲路,也取決於他們是否能夠有好成績入讀名校,繼而晉身排名高的大學,入讀畢業後最賺錢的科目。

可想而知,如果家長都篤信這條是他們子女必須走的路,他們還會安排他們的子女做些什麼呢?除了讀書、補習、再讀書、繼續補習,還有哪些活動更加重要的嗎?

根據上述所講的風氣,我們不會對本港報章和電視報道香港學童的體適能表現,較其他國家包括新加坡和內地的同年齡學童低,這結果感到詫異。

學生體適能表現較差

據報道,本港中小學生在某些年齡和性別組群的體適能表現明顯較差,包括10歲女生的坐地前伸的柔軟度測試和15歲男生的手握力測試。此外,男生在測試心肺功能的耐力跑上的表現也不及歐洲一些國家的水平。

談到學童體適能測試,不得不提它的歷史。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鑑於一份研究報告指,美國青少年體適能不及歐洲國家的青少年,於是便促使政府1955年成立President’s Council on Youth Fitness,以推動和加強美國青少年體適能獎勵計劃,獎勵一些在下列測試項目,包括50碼跑、600碼跑、立定跳遠、引體上升、仰臥起坐、壘球擲遠等表現出色的青少年。

話說回來,我們自豪懂得食腦的香港人,也應該清楚知道在食腦賺大錢的同時,還需保養自己身體這副維持你食腦,以及享受食腦賺來一筆財富的機件。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