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趣到實踐:日本研究是什麼?

現今無論在香港又或是海外大學,所提供的日本研究都是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語言及社會文化。

最近常常有同學問我,日本研究是什麼?中國研究是什麼?亞洲及全球研究又是什麼?

是不是喜歡日本文化,愛看動漫畫就可以讀日本研究,對四書五經有興趣就可以讀中國研究?一般來說我會回答:「學習在於自身對某事物有興趣,從而培養成為學習的動機。就正如一個小朋友對科學有興趣,自然會多想閱讀有關該方面的知識,在傳統學科上會有傾向選擇理工科的意思。然而,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不單是文、理、商的分類。而是將文理商再細分成更為專門的科目,培育人才提升個人及社會競爭力迎合二十一世紀的需要。」

地域語言和文化研究

那麼,日本研究、中國研究、亞洲及全球研究又是什麼呢?這類型學科不單在香港的大學有提供,就連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亦有提供的科目到底讀的是什麼呢?以日本研究為例,簡單而言其實是社會科學中地域研究(Area Studies)的一個範疇。以國家規模的區域為對象,分析該地區的政治、經濟、產業、 法律制度、社會、文化、民俗及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的一個跨學科課程。

現今無論在香港又或是海外大學,所提供的日本研究都是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語言及社會文化。香港中文大學的吳偉明教授曾於一次訪問中提到:「日本研究對於年輕學子來說別具吸引力。每年約有多達2,000名的同學選讀學系的日語課程,而與日本流行文化相關課堂亦大受學生歡迎。」

台灣政政治大學蔡增家教授亦指出,他從2006年開始於政治大學開設的通識課「從漫畫看日本」,每年爆滿,上千人排隊候補選課,甚至有學生連選六學期都選不到,一直堅持到大四才搶修成功。如今,「從漫畫看日本」已成為政治大學最知名的通識課。熱門程度連政治大學附近的書店,都推出專櫃收藏他的書單。所謂跨學科課程是指結集多個不同學科領域所設計的嶄新課程,不但注重學術技能培養,還着重實用性。

硬知識軟技能融合運用

全球化的影響下,培養學生將專業的「硬知識」與溝通技巧、領導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考及創造力等「軟技能」融合運用變得更為重要。中文大學陳家樂教授曾提到:「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社會和日益以知識為基礎的職場中,大學必須教授學生所需的技能,以協助他們克服種種挑戰。在二十一世紀,以往的『終身僱用』已經被『終身就業能力』所取代,只教授專門知識已經不再足夠,更重要的是協助學生掌握適應性技能。」由於地域研究的人才不單只集中於語言上的培訓,此等極具靈活性的跨學科、跨文化的多元創新綜合課程,不正正就今天教育的核心嗎?

最後,已故日本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日本神田外國語大學石井米雄教應邀到亞太研究中心演講值得令人深思:「區域研究學者一定要學會當地的語言,要能夠直接接觸到第一手資料,直接感受當地人關心的課題。另外,區域研究不能夠被單一學科的視野所束縛住,最好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能夠打破藩籬、一起合作。最後,區域研究是從具體問題出發,不是局限在特定學科內部已經先設的理論爭議。」

潘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