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轟炸 民族苦難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由1938年起,在重慶進行長達6年半的戰略轟炸,瓦解中國軍民的士氣。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大轟炸罹難同胞,重慶市自1998年以來,每年的6月5日,定為重慶大轟炸紀念日。

團結香港基金旗下中華學社上月主辦「2018探古知新之旅」,考察貴陽重慶兩地,筆者參與其中,眼到耳到心到,受益良多。貴陽大數據中心是「縱橫資訊成寶庫」,而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更是「天眼傲蒼穹」,在在讓人讚嘆!

再到重慶,文化西南,自古至今,獨領風騷,參訪重慶博物館,看到抗日期間的重慶歷史,中華民族的生於憂患、堅毅不拔的、愈受挫愈奮勇的前進精神,又一次的實證。歷史必須寫下既沉重而又滿懷希望的篇章。

民族災難 未敢忘記

重慶是中國對日本14年抗戰的陪都,是抗戰期間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也是後期國際反法西斯侵略的亞洲重要據點。1937年底南京失落,隨即是武漢淪陷,國民政府再往西走,重慶既是長期部署,亦要有孤注一擲準備。日本法西斯主義侵略者,為着盡快及徹底地摧毀中華民族的抵抗意志,於是制定對重慶展開大型轟炸計劃。

從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止,合共5年多的時間裏,重慶的所有人都處於日日焦慮、天天恐懼的艱難歲月。

據統計,重慶大轟炸期間,日軍出動戰機9,513架次,執行轟炸任務218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範圍之廣、由此造成嚴重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的殘暴紀實。就連日本軍事評論家前田哲男都指出:「對一個城市如此長時間固執地進行攻擊,不用說在航空戰爭史上還是第一次,就是把地面部隊圍攻城市的歷史包括在內,也是極其罕見的。」

民族災難,不想回憶,未敢忘記。還看今天,那些整天喊着台獨、港獨,而戀日親美的,高叫以中國人身份為羞恥,粗口爛舌,享受由無數軍民犧牲換來盛平日子的大學生,應看看重慶大轟炸的歷史,感受民族的苦難,只要還剩點良知的,就應當無地自容!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