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爭的學校教育

分秒必爭的國際競爭形勢,各國的教育發展就要分秒必爭,以應付洶湧的未來,成王敗寇。

學校教育總讓人百感交集,有人怨懟,有人感恩,有人邊罵邊認真投入教學。究竟是世界要些什麼,學校就要教些什麼?如是,這叫適應之路。抑或是學校教了些什麼,從而移風易俗,改變了世界?這叫超越之路。全世界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沿着「適應」與「超越」兩條路上行走,反反覆覆。

當今世界吹的風,並不是文藝復興之風,而是強調資訊科技數理工學,要上天下地落地的研究,與開拓資源之風,再來是「人工智能」的研發創新,以節省人力資源之風。中國改革開放,後發可先至,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發展神速,美日乃至世界各個強國看在眼裏,早已密密加碼教育,擴大成本,既要保持自身已擁有優勢,又要防止別人趕上。

領袖決定教育

強人政治是當今世界政治的潮流,領袖怎樣看學校教育,學校就得怎樣發展,咱們國家領導人最近就公開說,國家未來發展必須要有創新,創新要有人才。於是,創新教育、教育創新是未來國家教育最前鋒的了。近日,老是盯着中國的日本,安倍政府也着令日本的學校教育必須加強科學及創新的內容。從整個世界政治格局看,由軍備競賽到經濟、政治的角力,最終又要學校教育作出配合,製造有關人才,誰能愈科學愈創新,國家就愈強大,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將獨領風騷。

無疑,分秒必爭的國際競爭形勢,各國的教育發展就要分秒必爭,以應付洶湧的未來,成王敗寇。能存在,才能決定道理。不過,我想起了「分秒必爭的結果,卻掉失了黃金的歲月」,歲月有情,那些年,蘊含了寶貴的傳統知識與智慧,以及善良美好的人生價值。

再說,創新不是賭博,時來就可運到,剎那可發財。筆者認為,創新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做後盾,更需要紮實的學科知識墊底,耐心堅毅,刻苦奮鬥,不怕孤獨,方能成事。這是鼓勵創新成才的決策者,必須要清楚掌握的。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