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漆俠

漆俠先生學術道路深受20世紀中國實證史學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影響,是一位真誠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漆俠先生治史領域寬廣,側重中國農民戰爭史、中國古代經濟史和宋史,在這些領域均取得很高成就。

漆俠先生,1923年出生於山東鉅野。原名漆仕榮,字劍萍,筆名范今、季子涯、張戈揚等。漆俠先生在家鄉讀完小學、初中,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三年,為避戰亂負笈南下在四川綿陽國立第六中學讀高中。在讀高中期間,漆俠先生對歷史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先後讀完了《史記》、《前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讀了江藩的《漢學師承記》、皮錫瑞《經學歷史》、趙翼的《廿二史劄記》、梁啟超的《歷史研究法》等。1944年高中畢業後隨即考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對宋史產生初步興趣,通讀《舊唐書》和《宋史》。1946年從昆明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三年級,選修了鄧廣銘先生開設的《宋史專題研究》,開始追隨鄧廣銘先生學習宋史。1948年畢業後旋考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攻讀研究生,成為鄧廣銘先生的第一個研究生。這一年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文史哲三個專業只錄取了八人。1951年3月研究生肄業後,應范文瀾先生的邀請,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53年年底,因故離開近代史研究所,轉到天津師範大學(今河北大學前身)歷史系。因感念河北大學在他遭遇危難之際「收留」了他,從此以後漆俠先生再沒有離開過河北大學,直至2001年11月2日因意外醫療事故逝世。

接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20世紀中國史學以1949年為分水嶺,此前以實證史學為主流,此後馬克思主義史學佔主導地位。漆俠先生學術道路的起始正處在這兩大史學轉關之際,因而均給先生的學術道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讀本科、研究生期間在鄧廣銘先生指導下深得北京大學實證史學代表人物胡適、傅斯年以及陳寅恪等人治史風格的真傳。1949年及1953年到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郭沫若、范文瀾等人的影響下,接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並且終其一生篤信馬克思主義。漆俠先生說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後:「只覺得彷彿進入了另一個天地,真是『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眼前豁然開朗。想不到世界上竟有這樣的好文章,縷析歷史,解剖社會竟如此高明!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漆俠先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頗具代表性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

正是受20世紀中國兩大史學主流的交替薰染,漆俠先生始終強調材料與史觀的統一,歷史學科建立在客觀歷史實際的基礎之上,因而包括文獻和實物在內的各種材料是第一位的;而對史料的詮釋和運用則決定於史學工作者的主觀認識,主觀認識的正確與否,又決定於史學工作者的觀點和方法。「一部有價值的、優秀的歷史著作,像司馬遷的《史記》,愈是能夠『於序事中寓論斷』,即觀點和材料密切結合,就愈有感染性,產生巨大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貫穿在漆俠先生治史的全過程中。漆俠先生對於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這樣詮釋的:「要認識一定歷史時期的全貌,固然要對其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進行全面研究,然而剖析一切歷史事變、觀念乃至政治、哲學、宗教的關鍵則是該時期的物質經濟生活狀況,換言之,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社會演變的強大動力,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交換方式的改變,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劃分為不同階級和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鬥爭。因此只有深入地研究社會經濟狀況,才能深刻的剖析各種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真諦。」漆俠先生是這樣詮釋也是這樣努力踐行的。

漆俠先生治史的另一個突出特徵是他始終堅持人民的立場,即站在社會歷史下層民眾的立場上,對歷史上的國家暴政和不平等制度進行揭露和批判。

史學成就超卓

漆俠先生在近60年的治史生涯中,取得了輝煌成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漆俠先生的治史領域寬廣,側重中國農民戰爭史、中國古代經濟史和宋史,尤擅長宋史研究。漆俠先生生前發表、出版各類論著都520萬言, 2008年由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編輯出版《漆俠全集》12卷。其主要代表作有:《秦漢農民戰爭史》、《隋末農民起義》、《王安石變法》、《宋代經濟史》(上下冊)、《宋學的發展和演變》(遺作)等。

《漆俠全集》包括作者漆俠發表於各個時期的文章,共12卷。(Amazon)
《漆俠全集》包括作者漆俠發表於各個時期的文章,共12卷。(Amazon)

20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宋史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宋代典章制度、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法制史、文化史、文獻整理等專門、專題、部門領域取得不俗成就的名家或佼佼者應當說不乏其人,但是若從研究水準之高、研究範圍之廣、研究內容之深的論著來衡量當屬漆俠先生獨步,迄今無人企及。他是繼鄧廣銘先生之後的又一卓有成就的史學名家,是「宋史學界的又一位泰斗」,曾入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歷史學家辭條。

其二,漆俠先生不僅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創作者,而且更是一位具有學術領袖式的人物。漆俠先生在1981年、1983年擔任兩屆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理事長,從1991年至2001年逝世前擔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除此外還長期擔任河北省歷史學會會長,對於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宋史研究和河北省的歷史研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三,漆俠先生的學術貢獻既表現在他高水準的研究著作上,同時在教書育人上亦有突出表現。1989年國家教委主持建國四十年教學成果獎評選活動,漆俠先生的教學成果《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治史、執教、育人》,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漆俠先生的教書生涯是從1953年進入河北大學開始的,除文革剝奪他上講台的七年時間外,到八十年代初一直在歷史學本科教學一線辛勤耕耘。1981年教育部指定漆俠先生在河北大學舉辦全國宋遼金史師訓班,1982年、1985年分別開始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到去世之時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60餘人。有資深學者在紀念漆俠先生逝世周年時說:「在宋史學界,不妨可以這樣說,在20年前是鄧門弟子遍天下,而如今卻是漆門弟子遍天下。不少有成就的中青年學者都是經過漆俠先生培養的。漆俠先生向他們不僅傳授了高學識,也傳授了好學風。」近五年內有三位漆門弟子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稱號,這在國內中國古代史學界是非常突出的。

精於規劃,勇於追求,是漆俠先生突破環境局限,開創大格局研究領域的重要因素。漆俠先生創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被學界稱作是「無中生有」的典範,從1983年組建宋史研究室到2001年3月被評定為本學科唯一的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不到20年的時間,河北大學的宋史研究從無到有,再到成為國內外宋史學界矚目的研究重鎮,漆俠先生的學術魅力、魄力和學術貢獻於此可見一斑。

漆俠先生一生對學術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要有益於學術研究,只要有益於學生的成長,他都會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他把自己視為學術的一部分,也把他的學生視為學術的一部分,他始終提攜、鼓勵肯於鑽研學術的人。他的學術追求和學術道德是崇高的。

漆俠先生站在社會歷史下層民眾的立場上,對歷史上的國家暴政,以及不平等制度進行揭露和批判。(網絡圖片)
漆俠先生站在社會歷史下層民眾的立場上,對歷史上的國家暴政,以及不平等制度進行揭露和批判。(網絡圖片)

 

命運多舛仍矢志不移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漆俠先生命運多舛,五十年代初在近代史研究所,因為同事的住房問題打抱不平,而被錯誤地打成反黨小集團成員,並因此受到調離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處分,再加上解放前的一些經歷,從此使他背上了「歷史問題」的沉重包袱。更不幸的是,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降臨了。漆俠先生因為讓步政策問題,在報紙上被公開點名批判。從此便成為了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三反分子了。同年8月還被抄了家。自學生時代積累起來的卡片資料,包括宋代經濟方面的資料在內,約300多萬字,以及撰寫的約十六七萬字的《章惇年譜》和其他沒有發表過的文稿,都被抄走扔進垃圾堆。漆俠先生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抄家後的慘狀。儘管遭此浩劫,漆俠先生卻矢志不移,到七十年代初環境稍有改變,便又從頭開始,夜以繼日,孜孜不倦的搜集資料,繼續寫作《宋代經濟史》。十年浩劫也沒有能改變漆俠先生剛毅、正直的性格,各種迫害,也沒有能阻擋他對真理的追求。在不白之冤面前,在被迫害的逆境中,他從沒有沮喪、動搖和推卻,從來沒有向邪惡和不公正低過頭,依然是挺直脊樑,不屈不撓地為真理、為正義而鬥爭。正直、真誠、勤奮,這六個字是中國史學界同行、門人、朋友對漆俠先生高度評價的最好概括。

《國學新視野》2018年1月春季號 封面
《國學新視野》2018年1月春季號 封面

摘錄自《國學新視野》,本社獲授權發表。

國學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