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之眼看村上春樹「溺愛雞蛋」的玄機

權力腐蝕人心,所謂正確,扣減負數的權力症候群,必定大打折扣,甚至變成社會的負資產。
村上春樹2014年11月在德國領取《世界報》文學獎時發表講話,表達了對香港佔領運動參與者的勉勵和支持。有報章引述了他在2009年發表的經典言論:「無論高牆多麼正確,雞蛋多麼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註1)
有鑑於當時佔領運動造成的僵局,媒體上有評論認為,村上春樹的言論偏袒犯了錯誤的抗爭者,失卻持平之道,不利於化解危機。此外,課堂上也有學生提問:為什麼一個國際知名的作家會說出這樣偏激的言論?
這些質疑都很有意義,筆者給學生的第一個回應是:世界上沒有人的意見是絕對正確的,哪怕他是知名的大作家。我們不該因人廢言,也不可認定某些偶像的見解永遠正確,尤其是一些眾說紛紜的議題,更要慎思明辨,確立自己的識見。

文學語言沒分對錯

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那番話可有不同的理解——語言是一種多功能的溝通工具,我們日常接觸的資訊語言以求真為主,傳遞訊息必須明白準確,失誤與損耗愈少愈好;而另一方面,許多饒具意義的言詞卻刻意營造某種偏離現實甚或超越現實的意境或懸念,從而達致抒發情感或啟迪智慧的效果。我們稱這一種為文學語言,典型的例子如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又如西班牙思想家葛拉西安説的「當今世界對付某一個人所花的精力和物力要比過去對付整整一個民族所花的還要大」。如果我們詰問兩位作者為何不忠於事實,把意境和哲理還原為準確明瞭的文字,恐怕他們都會後悔對牛彈琴,封筆歸隱算了。
用資訊語言的理解方式去處理文學語言是一種錯配。這樣的錯配不一定沒有意義——如果對文本的解讀出現分歧、誤會,甚或引起了社會、文化的負面效應,將它還原並予以理性分析和務實的解說,會有助於撥亂反正,解決現實問題。對村上春樹那句名言的質疑之所以有意義,道理正在於此。
然而,資訊歸資訊,文學歸文學,究竟村上春樹的偏袒之詞想表達什麼意思?筆者嘗試從不同角度捕捉一些頭緒,希望有助於理解他的苦心:
一、在與本港時局相關的論述中,村上春樹那番說話的前設是高牆(當權者)與雞蛋(抗爭者)強弱懸殊,而且前者主宰支配後者。此外,高牆喻意高傲頑固,雞蛋喻意稚拙脆弱。他的說話突出了政治上的終極問責精神——天下有道,庶民不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當權者應為社會的種種危機(包括抗爭)負上終極責任。
二、村上春樹試圖以這番似乎不可理喻的說話衝擊我們的常態思維,宣示他對弱勢族群義無反顧的同情,並為他的作品點題,希望它們超越文字,為失卻公義的社會打抱不平。
三、現實上,一切所謂正確的理念均涉及周延性和時效性的問題。從歷史觀點看,一切事件(包括權力運作及相應的異議或抗爭)的發生必有其內因外緣,各有相對成立的存在意義。以秦朝為例,就如一般歷史分析,這個統一帝國在戰國末期奉天承運,順勢而生,之後推行的各項統一措施甚至連高壓統治亦有其相對正確之處。然而,我們就可以據此而批評陳勝、吳廣逆天而行,犯了彌天大錯嗎?
四、從進化的觀點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破壞才有建設。你要腦袋發達,就得讓尾巴消失。我們不能因為抗爭帶來干擾、破壞而只憑定性分析判斷其錯誤。至於抗爭是否以最低社會成本進行,實在需要作廣泛的定量分析方能判斷。
五、在自然科學以外的領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常態。如果涉及利益分配,當權者的正確與抗爭者的正確可以並存,不能因為當權者正確而武斷抗爭者錯誤。任何一個政黨或執政集團就其立場、理念而言都有其正確的一面,但在眾多的正確立場之上,應有一個超越於分殊正確的終極正確(公義)。這個終極正確必須由不同的分殊正確辯證整合而成。換句話說,公義不為當權者所壟斷。
六、權力腐蝕人心,所謂正確,扣減負數的權力症候群,必定大打折扣,甚至變成社會的負資產。對當權者——無論其功過如何,必須有充分的監察、制衡,以保障弱勢族群乃至整個社會的利益。
七、在政治運作上,所謂正確仍可能產生許多盲點或危機:
在政治建制內造成種種必要之惡;如果不察,更會氾濫成災。
剛愎自用,故步自封,立理限事,甚至以理殺人。
將正確的決定付諸實行,其間可能產生種種損耗,例如:人謀不臧、官僚主義、政策跟不上形勢的變化等。
八、歷史上大多數的抗爭都是某種社會壓力瀕臨崩潰,再加上一些隨機因素觸發而成的。因為隨機而起,抗爭行動會犯上這樣那樣的毛病。抗爭者相對於操持大局的技術官僚而言,永遠顯得稚拙不成氣候;而且抗爭從來倉卒,以致不可能有精準的沙盤推演,犯錯誤是必然的。如果因為抗爭觸犯了錯誤而予以否定,以致無視其背後所反映的問題,那麼一切政治上的改革都無從肯定,歷史的歸宿勢必成為吞噬光明的黑洞。
九、要是站在犯錯誤的抗爭者一方就於理不合嗎?弱者犯了錯誤,要受強者的懲處,我們要站在強者的一方拔刀相助,還是站在弱者的一方防範懲罰過猛造成不可彌補的創傷?
十、同情犯錯誤的抗爭者不一定流於溺愛縱容,也可能是「愛之深,責之切」的當頭棒喝。我們絕對可以肯定,站在雞蛋的立場依然可以對高牆和雞蛋雙方作出合理的批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雞蛋的權益提供最大的保障。
十一、基於上述的分析,可見原文正確、錯誤兩詞所關涉者實在範疇不同、層面有異。非同類項不宜相比,兩者之間未必構成實質的矛盾關係,而溺愛的批評亦未必成立。
也許村上春樹的原意永遠是個謎,他一定不會煮鶴焚琴予以解說。筆者妄加旁白只是想指出文學語言有其獨特功能,希望讀者能耐心咀嚼,擺脫「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成見,領悟「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尚友千載,神交哲人,從而提升個人的素養。當然,最後我們還得回到現實——「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無論什麼立場,都要「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在經歷創傷之後,痛定思痛,為建立公義的社會凝聚共識,淬煉真知灼見。
註1:《明報》原文為:「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2014年 11月 9日,筆者略予修訂。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