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銘思口述史──大時代中一位老香港的足跡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的英國人也明白到需要改變,於是有貝納祺(Brook Bernacchi)的「香港革新會」的出現。

1948年,廖承志擔任新華通訊社的總社長;那時中共中央設在河北西柏坡,並已經出現全國取得勝利的局面。五一前夕,廖承志發了一個非常幽默的電報到中央,說道:「五一臨近,我們有什麼屁要放呢?」

廖承志和他的幽默電報

這一封電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時毛澤東正準備辦新政協,他便修改了新政協所採用的口號,將「共產黨萬歲」改為「全國人民團結萬歲」。這些團結的口號也被發布到香港,而且產生了作用,動員了大家前往北京,參加新政協、成立新中國。那時身在香港的郭沫若、李濟深、蔡廷鍇等不同背景的人士都一致擁護五一決議,前往北京。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李濟深、張瀾、何香凝等人,有的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有的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或成為各個部門的領導,當時香港人在中央政府內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廖承志是廖仲愷的兒子。廖仲愷原籍惠州,留學日本,1892年開始跟隨孫中山先生,負責籌款工作,他曾任黃埔軍校的國民黨代表,以及國民黨財務部部長。廖承志的母親何香凝來自香港的大家族,廖承志在日本出生,他的日本話說得很純正,而中學則是在廣州嶺南大學附中唸的。廖承志的姊夫李少石,在重慶時被殺害;廖承志也曾經有數次幾乎被槍斃的危險。蔣介石也曾想將他置於死地,但蔣介石還是顧及他與廖仲愷及何香凝的關係而沒有執行,但時移世易,後來想要殺掉廖承志的,竟是共產黨的張國燾。

廖承志的幽默電報,顯示他在當時是受重用的,他在中日關係上曾經作出了很多貢獻,代表中國與日本談判協議;他所主持的華僑及港澳工作也有很大的成就,但過後卻被置於遠離權力核心的地方。雖然他所得到的待遇並不公道,但廖承志卻不在乎!

華僑和香港商人參與建設

1949年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掛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更組織一些人回去國內。一直以來,香港都是進行地下工作的地方,而廣東相對地主張開放,有不少國外人士是經由香港返回國內的。當時出任廣東省副省長的鄧文釗,原來是香港華比銀行的經理,是一位富商。香港荔枝角三光布廠的經理陳君冷,也結束生意返回內地,成立「華僑投資公司」。很多熱心的、愛國的都回去,包括居港的印尼僑領黃潔、泰國的蟻美厚、菲律賓的黃長水等。

在1950至1957年之間,我們在廣州興辦「華僑投資公司」,建築華僑大廈,設立華僑新村,籌辦華僑小學、暨南大學。華僑投資公司的資本都是華僑從外面帶回來的,當時還聲明投資的資金可以獲得年利率八厘的利息。但後來這些都成為「黑樣板」,全部都被沒收了。

南北行的陳祖沛,是香港的有名商人,在解放初期他的生意是賺錢的,但他把自己的大成行,以及在天津、武漢及香港各地的公司結束,將資產帶回廣州,參加建設華僑大廈,辦廣東省工商聯,並出任主席。後來在「三反五反」運動時,他被迫跳樓自殺,雖然沒有死,但卻斷了腳。

香港革新會、華革會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的英國人也明白到需要改變,於是有貝納祺(Brook Bernacchi)的「香港革新會」的出現。另外,那個時候的「華人革新會」(簡稱「華革會」)也都走在前面,非常強調民主;該會的主要領導成員有陳君葆、莫應溎、蔡渭衡及黃祖芬。莫應溎是香港大律師,蔡渭衡後來成為華革會的副秘書長,黃祖芬原是中華中學的校長,是梁愛詩的舅父。

1951年底,東頭村木屋區大火之後,內地派人來香港發放大米。然而隊伍在1952年3月1日到達羅湖時,港英政府拒絕他們入境,於是香港有示威抗議行動,參加的有數十個團體,包括華革會和中華總商會。英國人卻利用這個事故,將莫應溎遞解出境,這被稱為「三一事件」。

禁運期間,國家重要物資經由香港轉運

1950年代初,中國抗美援朝,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經香港轉運的支援物資也因而停頓下來;這裏就要談到霍英東先生了。霍先生對我們說得十分清楚,該段期間他負責將物資運回國內,他只知道中國需要相關物資,但卻遭人家禁運,他認為那是他應該幹的事,當時他並沒有什麼要幫助國家的覺悟,後來才知道他的生意是有那麼重要的作用。

其時很多鐵料、汽油用品等物資,都是經香港轉運到內地的。從香港偷運物資進入內地,是華僑投資公司的工作。根據一些朋友說,當時戰場上很需要的青黴素,是由一位張姓人士購買營辦,再由霍英東負責運輸返回內地。

原刊於《何銘思口述史──大時代中一位老香港的足跡》(第4章中「香港與內地的關係,1948–1957」部分),本社獲授權節錄轉載。

書名:《何銘思口述史──大時代中一位老香港的足跡》

口述:何銘思

編著:廖迪生

訪問:廖迪生、黃潘明珠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