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發全球最大教育獎項的一丹獎基金會,12月4日於香港舉行一丹獎峰會,主題為「點亮教育持久變革的火花」,今屆兩名一丹獎得獎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季清華(Michelene Chi)和創辦民眾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eople)的夏·雷謝夫(Shai Reshef)均有出席,並與來自匯聚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政策制定者和慈善基金會代表,共同探索教育研究和實踐中的創新理念,讓更多人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陳一丹:所有學生都有成功潛力
獎項創辦人、騰訊創始人之一陳一丹博士在歡迎致辭中強調,面對教育全球挑戰,思想可以點亮創新的火花。他表示:「具有遠見卓識的教育家們深信思想變革的強大力量,他們的共同願景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潛力,且必須享有成功的機會,也激勵人們重新審視構建卓越的課堂和教學實踐,啟示大家得出結論:優質教育可以普惠人人。而教育家們的實際行動,正不斷改變着教育,這讓他們的信念更加堅定。」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培養學習者的創意和批判性思維成為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峰會的開幕致辭中,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辦公室主任Joe Colombano探討了優質教育於現今世代的定義。他強調教育創新的重要性,指出全球教育需要更多資源投入。教育需要跟上經濟環境的轉變,與時並進。他認為,教育不單是為了協助學習者就業,更能幫助他們盡展潛能。優質教育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更是實現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提認知互動理論 學習效率可高7倍
Michelene Chi教授是一名傑出的認知科學家,提出可貫穿適用於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ICAP」認知互動理論,因而獲得一丹教育研究獎。ICAP分別對應Interactive(互動型)、 Constructive(建設型)、Active(主動型)和 Passive(被動型)4種學習模式,拓展傳統學習只分「主動」和「被動」兩種對立模式的固有認知。
這個理論主張以學生為本,為教師提供幫助學生發展創意和批判性思考的工具。該研究解釋了學生在課堂上吸收複雜理念與知識時效率不高的原因,以及「互動型主動學習」對於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性,並指出這種學習方式比課堂聽課效率高7倍。
會上一個環節,她和三名來自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學者──陳桂涓教授、羅陸慧英教授和陳高偉博士探討了ICAP理論如何為教師提供實證可行的教學框架,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改善從幼稚園到高等教育等不同學習階段、環境和背景的教學方法。
亞洲教育抹殺興趣 籲系統性重新規劃
傳統教學模式往往以老師單向講授為主,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名譽教授陳桂涓教授在峰會上指出,在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教育體系中,學生們被要求生硬地記憶他們並不理解的東西,這無疑會抹殺學生的興趣與創造力。對此,Michelene Chi提出的ICAP認知互動理論,為教師提供了可以幫助學生開發創意和批判性思維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該理論框架可適用於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
Michelene Chi教授舉例道,教師可以通過改變問題中的動詞,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將題目從「選擇數值相等的選項」改為「寫出3個數值相等的數字」,即可使學生從主動型學習升級為建設型學習。此外,她又建議教師根據ICAP理論模型改善課程文本,如增加停頓次數、讓學生進行反饋及糾錯等;並對課程的內容和架構進行相應提升,如用故事開頭引發學生興趣、提供關鍵詞及小標題等。
然而,僅僅靠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羅陸慧英教授表示,學校領導和決策者也需要參考ICAP理論對學生課程進行系統性的規劃。
Michelene Chi教授獲頒一枚純金獎牌及3000萬港元獎金,其中一半為現金獎,另一半為支持教育研究或項目的資金。她表示,計劃將獎金用於完善ICAP理論,擴大其在全球教育場景的應用範圍,為學前至高等教育教師開發專業培訓資源,促進學生關鍵技能的構建,增強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