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三十二:恆卦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恆卦由震卦和巽卦組成,「震」上「巽」下,「震」為雷,「巽」為風,所以說是「雷風,恆」。
「恆」字,在歷代《易經》的注釋中,最經典的解釋就是「久」。這不難理解,「恆久」已是一個相當固定的複詞,而且是一個同義複詞,《聖經》廣為人知的一句話:「愛是恆久忍耐」,也是「恆久」連用,因此以「久」訓「恆」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何況還有《易經》的傳支持呢?《序卦》說:「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恆卦是跟着咸卦而來的,咸卦講的是夫婦之道,恆卦就說夫婦之道要長久,這是以「久」來訓「恆」。《彖傳》也說:「恆,久也。」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疏》就說:「恆久也者,釋訓卦名也。『恆』之為名,以長久為義。」他還把這「久」字,確定為「長久」啦。
在《大象傳》辭中,往往會寫出組成這卦的這兩個卦的象徵物的位置、關係或動態,如「山上有澤,咸」、「山附於地,剝」、「天地交,泰」等,但這個《大象傳》辭沒有這樣做,只寫上「雷風、恆」,這給解釋帶來一定的困難,或可說給解釋帶來一定的自由度。
「雷風」,為什麼是「恆」呢?先要想想「恆」在不同的《易》傳中所用的意思有沒有不同,再回過頭來想想在《大象傳》中「雷風」如何會出「恆」這個意思。
一般來說,「迅雷不及掩耳」、「飇風不終朝」,雷與風,都是迅疾的、短促的,怎會是長久呢?相信古人要解這謎,也要煞費苦心。《彖傳》說:「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孔穎達對這段說話,逐句解釋,說:「『雷風相與』者,此就二象釋『恆』也。雷之與風,陰陽交感,二氣相與,更互而相成,故得恆久也。『巽而動』者,此就二卦之義,因釋『恆』名。『震』動而『巽』順,無有違逆,所以可恆也。『剛柔皆應』者,此就六爻釋『恆』。此卦六爻剛柔皆相應和,無孤媲者(沒有不可相配的),故可長久也。」這段話好像很複雜,但把它分為三段,便很清楚了。(一)從上下卦象說:雷與風,一陽一陰,互相交感,化成萬物,所以可長久。俞琰幫助解釋這句話說:「撓萬物者,莫疾乎風,動萬物者,莫疾乎雷,二者固不相悖,然而風乃陰氣也,唯能撓物而已,其所以成發育之功者,得雷之陽氣,動而為之助耳。」(《周易集說》);(二)從上下卦義來說:雷是剛強的,風是柔順的,一剛一柔,互相調濟,所以能長久。(三)從六爻所處的位置來說。各爻和它的同位爻都能剛柔相配(初爻為陰爻、與第四的陽爻相配,第二爻是陽爻,與第五爻的陰爻相配,第三爻的陽爻,和上位的陰爻相配,見「概說七:怎樣讀卦」),所以能長久。孔穎達是從這三方面來解釋恆卦能得長久之義的。《彖傳》更指出,「長久」是作為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它說:「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雷風」如何會出「恆」的意思
這些解釋,用來解《彖傳》的辭可以,用來解《大象傳》辭,卻嫌有一點迂迴,因為《大象傳》從不講那麼多陰陽、剛柔、爻位等等。幸好,在程頤的《伊川易傳》中,露出一點點線索。程頤解這條《大象傳》辭,說:「君子觀雷風相與成『恒』之象,以常久其德,自立於大中常久之道,不變易其方所也。」這段也是按字解釋《大象傳》的文辭,卻出現了一點與孔《疏》不同的地方。他不是用「長久」來解「恆」字的,他是用「常久」來解「恆」字。「恆」當然可解為「久」,但亦可解為「常」,「恆常」是一個常用的複辭。大家熟知的嫦娥,本來就叫做「姮娥」,因為漢文帝名恒,為了避諱,後世便改「姮」為「嫦」。因此「恆」和「常」,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恆卦」的「恆」,是不是也可作「常」字講呢?
打雷括風,在古人的直觀中,雷在上,風在下,這是常態,這就是「恆」。一個人做事,就要維持在「常態」之中,維持「常態」,就是「方」,就是「道」(孔穎達《疏》,「方猶道也」),不要輕易改變。君子看了上雷下風之象,就應該得到啟示,知道守常的重要,在有所樹立的時候,不改常道,這就是《大象傳》辭說的「立不易方」,是「風雷」得到「恆」之象和得到「立不易方」的啟示的原因。《彖傳》和《象傳》,在同一卦中各從不同角度去講道理,這是常見的事。俞琰說:「《彖傳》言六爻剛柔之義,《象》辭言二體上下之象,非相悖也,各有所發明也。《彖傳》自是《彖傳》意,《象》辭自是《象》辭意,豈可併而為一,而必欲求其同哉!」(《周易集說》)
把八個經卦兩兩相相疊而成六十四個別卦,我們有上雷下風的「恆卦」,便一定有一個上風下雷的卦,這就是「風雷、益」。「益卦」是講「變」的(「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和「恆卦」講「常」正是相對。美國前總統卡特,回憶他小時老師Julia Colman 對他的教誨,引述了一句話,就是:We must adjust to changing times and still hold to unchanging principles (我們必須適應轉變的時代,卻仍要緊守不變的原則),這兩種態度就是《大象傳》在益卦和恆卦的傳辭中分別說出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