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舉行 專家聚焦大灣區新商機各抒己見

「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2021大灣區新商機」5月7日(周五)假金鐘萬豪酒店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應邀出席,因疫情三度延期終於順利舉行並於中午圓滿閉幕。

「灼見名家第三屆財經峰會──2021大灣區新商機」5月7日(周五)假金鐘萬豪酒店舉行,是次財經峰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商機及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可發揮的作用。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先生致歡迎辭,他首先感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在百忙中出席這個因為新冠疫情兩度改期的財經峰會。他說,在大灣區政策更具體、香港定位更清晰的情況下舉行這次峰會,創科商機是重要的內容。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致辭時表示,首先感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百忙中出席因疫情兩度改期的財經峰會,並感謝各方的支持參與,讓此次峰會得以順利舉行。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致辭時表示,首先感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百忙中出席因疫情兩度改期的財經峰會,並感謝各方的支持參與,讓此次峰會得以順利舉行。

由於疫情關係,峰會一改過去午餐會的模式,以「上課」形式分享兩場主題演講和兩個討論環節。

發揮香港優勢 融入國家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有關規劃綱要公布兩年後,世界經歷了大變局,經濟重心已自西向東移。

他說,「十四五規劃」提出香港的定位,提升香港航運中心、資產管理、風險管理、創新科技等功能,同時支持香港服務業往高端發展。簡而言之,就是強化傳統功能,加入新的內容,與大灣區合作互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是大灣區四大發展引擎之一,有世界級的金融市場、一流的大學、司法獨立等優勢,可為多個行業帶來新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是大灣區四大發展引擎之一,有世界級的金融市場、一流的大學、司法獨立等優勢,可為多個行業帶來新機遇。

陳茂波說,香港是大灣區四大發展引擎(其餘三個城市是澳門、深圳和廣州)之一,香港有世界級的金融市場、一流的大學、司法獨立等優勢,可為多個行業帶來機遇。他透露,「以金融科技為例,香港是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十四五規劃作出多方面支持。金管局快將推出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方便投資大灣區內的銀行產品」。

他強調,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深圳、澳門等政府緊密合作,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為國家邁向第二個100年的目標作出貢獻。

第一節「金融科技新趨勢」論壇由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左)主持,邀請與會嘉賓談近年香港金融機構數碼化的發展。
第一節「金融科技新趨勢」論壇由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左)主持,邀請與會嘉賓談近年香港金融機構數碼化的發展。

金融科技新趨勢 數碼發展創新機

現場第一節討論主題為「金融科技新趨勢」,由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主持,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先生、恒生銀行科技資訊總監江廣明先生、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和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先生出席。

麥萃才教授請嘉賓談談近年香港金融機構數碼化的發展。

周文正表示,近年金融機構數碼化發展迅速,最為人熟知的是2017年金管局引入虛擬銀行(發出8個執照)、推出快速支付系統、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升級版2.0、推出「銀行易」、開放API(應用程式介面)、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訓等7項措施。

他指出,上述措施對疫情中銀行服務的幫助很大,唯仍有頼銀行及支付公司加速數碼化技術的提升,令用戶感受亦得以提升。

江廣明指出,金融科技融入生活已成為趨勢,客戶只要進入銀行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便可將生活整合到銀行服務裏,讓客戶體驗到用科技的好處。他認為,大灣區機遇處處,只要根據法規保障客戶,有了科技的輔助,邊界便不是障礙。

黃錦輝教授則從更廣泛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層面,討論金融科技新思維。他指出,從七十年代開始,香港與RCEP成員國早有貿易的基礎,「十四五規劃」推動有質量的數碼經濟,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的城市,可做的事情很多,例如「去中央化」的區塊鏈可以做「審計」(auditing);可以「買數碼燕梳」(insurance tech),保障企業與用戶。

任景信則建議,香港可以作為數碼貿易爭議的線上仲裁中心(law tech),以及提供有關知識產權的專業服務。

灼見名家傳媒主席潘燊昌博士(右三)、社長文灼非先生(中)代表致贈感謝狀予與談嘉賓: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左一)、恒生銀行科技資訊總監江廣明先生(左二)、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先生(左三)、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右二)和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先生(右一)。
灼見名家傳媒主席潘燊昌博士(右三)、社長文灼非先生(中)代表致贈感謝狀予與談嘉賓: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左一)、恒生銀行科技資訊總監江廣明先生(左二)、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先生(左三)、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右二)和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先生(右一)。

解決深層次矛盾  融入大灣區產業

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先生發表題為〈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 積極融入大灣區〉的主題演講,他指出,香港是東方的明珠,200年來經歷滄桑,也有輝煌。然而,近20年來可謂沒有進步,甚至倒退,主因是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

他坦言,香港曾經是大陸的希望所寄,但近年內地同胞對香港的觀感有變,毋容置疑,「人家在進步,香港在退步」。

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先生認為,近20年來香港沒有進步甚至倒退,主因是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
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先生認為,近20年來香港沒有進步甚至倒退,主因是深層次問題沒有解決。

管喬中指出,香港百物騰貴,建築成本、樓價在全球數一數二;香港工資雖高,可是拿着高薪卻買不到很多東西,「人的異化」令社會出現了問題。

他提出,「要做就做大」,拿個10萬億建設新香港不為過。「石墨跟鑽石都是由碳原子組成,分別的是排列方式;香港也一樣,可以建公屋,跟新加坡一樣建組屋,棕地林地都可利用,誰說香港沒地呢?」他建議,將建屋變為政府主導的行為,真正做到「居者有其屋」,才能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先生(左)及傳媒主席潘燊昌博士(右)代表致贈感謝狀予管喬中先生。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先生(左)及傳媒主席潘燊昌博士(右)代表致贈感謝狀予管喬中先生。

第二節討論主題為「大灣區現代產業」,由資深銀行家、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主持,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執行官馮偉昌先生、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始人陳冠華教授,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出席。

出席嘉賓均同意,香港是重要經濟體,現在大灣區的政策落實了,許多香港人在大灣區創立的品牌得以成功,如果香港的高端服務,例如保險業可以跨境;「跨境理財通」之外,若能「跨境保險通」便更理想。另外,香港應該讓更多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使之有能力從事研究,這樣,香港便可以作為大灣區的儲備人才庫。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先生(左三)及灼見名家傳媒主席潘燊昌博士(右三)代表致贈感謝狀予第二節討論嘉賓:資深銀行家、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右一)、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始人陳冠華教授(右二)、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執行官馮偉昌先生(左一)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左二)。
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先生(左三)及灼見名家傳媒主席潘燊昌博士(右三)代表致贈感謝狀予第二節討論嘉賓:資深銀行家、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右一)、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始人陳冠華教授(右二)、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執行官馮偉昌先生(左一)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左二)。

香港再出發  創科新機遇

第二場主題演講,邀得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先生主講,他指出,香港要再次出發,創新科技是一個機遇。

他引用《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句:「夫以铜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指出百多年來,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香港如何作出貢獻,才能與國家共同發展,一起繁榮?

薛永恒表示,大灣區的發展是以港澳深穗為中心的區域發展,國家改革開放逾40年,重點是不斷創新,今天要往前邁進,仍然是要創新,最大優勢是有「一國兩制」推動制度創新,融合區域發展,目標是成為全球創新高地。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指出,香港要打破跨境人才流動限制,傳統產業要科技化,科技要產業化,香港才能在創科方面有發展機遇。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指出,香港要打破跨境人才流動限制,傳統產業要科技化,科技要產業化,香港才能在創科方面有發展機遇。

他指出,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大灣區面積最大,人口眾多、GDP 1.7萬億元,皆名列前茅,多過澳洲、南韓;大灣區內服務業佔逾60%,專業服務強大,重點行業齊全,大有可為。問題是灣區城市如何協作,優勢互補,強強聯手,是機遇也是挑戰。

因此,他認為,電子商貿、數碼經濟是契機,可以令我們做到無遠弗屆,「廣東省高新科技企業達5萬家,強化國家創新競爭力,是時代的號召,要做世界科技強國,才能支撐國家發展。」他說。

薛永恒指出,香港一定要有平穩的社會,《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正是為社會平穩所作的措施。

另外,香港應以人才為本,創建研究型人才庫,要打破跨境人才流動限制,傳統產業要科技化,科技(如大學科研成果)要產業化,這樣,香港才能在創科方面有發展的機遇。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