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尋找未來的軌跡,沒有比1968年的世界更接近2020年的了。
1968年,全球陷入「六八風暴」,反戰、反建制、反精英的抗議運動此起彼落。轟轟烈烈的反戰示威從華盛頓蔓延到倫敦、柏林、巴黎、和羅馬,美國民權運動也進入新的轉捩點。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和總統參選人羅伯特·甘迺迪被暗殺,美國民主黨大會在芝加哥演變成抗議者和員警短兵相接的暴力衝突。這一年的美國陷入被作家和歷史學家加里·威爾士(Garry Wills)所說的「新內戰」,他在當年出版紀實作品《第二次內戰:世界末日的武裝》 (The Second Civil War: Arming for Armageddon)。
「五月事件」幾乎癱瘓了整個法國,上千萬的學生和工人結盟掀起抗議的巨浪,戴高樂總統次年被迫辭職。20年之後,社會學家和哲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學術人》(Homo Academicus)一書中,將這場左翼的學運的起因歸結為法國高等教育的盲目擴張,這場運動的主力是法國大學裏年輕的教師和學生。
正處於「文革」的中國,其意識形態對法國、意大利等國的左翼反政府學生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的中國,早已陷入「文革」武鬥的漩渦,最終以青年學生被送往農村的「流放式」改造收場,也預示着10年之後這場浩劫終將以悲劇告終。
1968年的震盪始於1月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布拉格之春」揭開了蘇聯東歐集團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後,波蘭、南斯拉夫都發生了挑戰建制的示威行動。但這場以建設「具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為口號的民主化改革運動,在蘇軍8月入侵之後夭折,卻是蘇聯集團22年後分崩離析的先兆。
1968 年,美國華爾街也面對可能的金融危機,標普 500 指數在頭三個月下挫 9%,之後卻大漲 24%,年底漲幅達 7.6%。2020 年,標普 500 指數在頭三個月急跌30%,但 3 月觸底後卻已反彈 了68%,全年上漲16%。
1968年7月開始,一場被稱為香港流感的大流行病開始向全球蔓延,僅香港就有40到60萬人發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的資料,大約有10萬美國人死於香港流感,全球可能高達100萬到400萬人喪命。
唯一在2020年沒有發生的是,類似1968年1月越南戰場上的春節攻勢,讓美國在越南的失敗定局。但2020年的大國對抗和競爭,卻在貿易和科技等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拉開。
1968年和2020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有如此之多的類似之處,這包括大流行病、種族衝突、社會動盪、政治對立、大國對抗。因此,在1968年過後,上個世紀70年代走過的歷史,和21世紀的第3個10年是否也有可比較之處呢?
21世紀的第3個10年,世界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一、大流行和人畜共患病毒
新冠病毒不會是21世紀第3個10年唯一的一次公共醫療危機。美國第一次發現愛滋病毒後,人類認識到人畜共患病毒是全球範圍內造成多種疾病的原因。這包括愛滋病、伊波拉病毒、沙士、寨卡病毒和豬流感等。
病毒在地球上已經存在數百萬年,比我們「智人」的歷史長得多。從技術上講,這些「病毒」沒有「生命」,它是包裹在蛋白質外殼中的一串遺傳密碼,需要透過活的「宿主」才能繁殖。隨着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愈來愈多的病毒被發現,人畜共患疾病的爆發不斷增加。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中約有160萬種病毒,其中約70萬種有可能感染人類,但只有約250種在人類中被發現,其它的病毒仍然在那裏尋找「宿主」,隨時可以在人類中傳播。
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還爆發了小規模的人畜共患病毒。剛果在2018年爆發伊波拉疫情,2020年中才結束,超過兩千人死亡。尼日利亞也爆發了拉沙熱病。這些疾病通常源自熱帶雨林邊緣,以及人類和動物混雜的地方。在這些「熱點」中,病毒更容易從動物傳播到人類。
全球頂尖的病毒學家彼得·皮奧特(Peter Piot)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病毒獵手之一,他於1976年發現了伊波拉病毒。他說:「我們生活在大流行的時代。」 根本原因就是人類未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包括森林砍伐和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森林覆蓋了地球上約三分之一的土地,但每分鐘有35個足球場大的森林被砍伐。
未來10年起碼有10種病毒,因缺乏疫苗依舊可能給人類帶來危機,這些病毒包括伊波拉、瑪律堡病毒病(青猴病病毒)、拉沙熱、中東呼吸綜合症、非典(沙士)、尼帕病毒、寨卡病毒、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裂谷熱、猴痘。這並沒有包括人類未知的病毒,隨時會侵蝕我們。
唯一可以欣慰的是,人類經過這次史無前例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從政府到民間都從中學到了慘痛的教訓。東亞各國此次應對新冠疫情中的表現勝過歐美各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曾經歷過沙士。比爾·蓋茲(Bill Gates)五年前擔心全球會爆發大流行,他預測全球各國要到2021年底才有可能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他說,「全人類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再是核戰爭,而是全球疫情。」
在1968年的香港流感之後,全球在80年代又面臨愛滋病的重大危機。2020年過後,未來10年再次出現新冠病毒這樣的大流行的機會為小,但發生小規模疫情的機會為大。
二、經濟衰退和全球新經濟版圖
2020年開始的10年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10年,對發達國家而言尤為嚴重。過去40年的快速增長已經終結,全球進入新一輪的緩慢增長期。未來的10年會否重複1970年代的景象?
1969年美國面對戰後的首次通脹,1973年10月爆發石油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重創發達國家,美國的GDP下降4.7%,歐洲下降2.5%,日本下降7%。西方各國失去了戰後的經濟擴張,高速增長的繁榮期結束,進入經濟下滑和通貨膨脹高企不下的「滯脹」時期。在此之前,美國經濟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年均近4%的速度增長,並保持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率,工人的平均小時收入每年以超過2%的速度增長。
70年代是日本的舞台。繼1970年取代西德成為西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1972年再次失而復得,再於1978年取代蘇聯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亞洲「四小龍」也在此期間冒起,經濟快速增長。與上世紀70年的日本情況相似,中國將成為未來1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2020年新冠病毒蔓延,全球經濟出現萎縮,只有中國取得了經濟的正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的GDP增幅為1.9%,2021年增幅將擴大至8.2%。美國和歐洲依舊在第二波的新冠疫情中掙扎,2021年的經濟復蘇遠比之前的預測來得緩慢。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全球經濟的復蘇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有可能。
在可預見的將來,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將會愈來愈大。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中心(CEBR)在12月26日發表年度報告中預測,中國在2028年就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普華永道(PwC)3月發表報告《2050年的世界》(The World in 2050),預測到2050年,世界前七大經濟體中將有6個是現在的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印尼、巴西、俄羅斯和墨西哥,發達國家中只剩下美國,排名將從第2滑落第3,日本排名將退至第8,德國和英國分別佔據第9和第10名。
1968年之後的10年裏,日本先後超越西德和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後,中國在未來1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概率是100%。
回望歷史:影響未來10年的10條軌跡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