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市場混戰 或會出現教育偏差

大中小企業加入編程市場混戰,少不免會因為惡性競爭而出現教育偏差和異化。特別是眾多培訓機構習慣對家長應用「憂慮營銷」、「危機營銷」,普遍誇大編程教育的效用和課程對升學的重要性。

原來主力做無人機的大疆,2015年已切入STEM教育市場,聯合政府機構舉辦全球首個射擊對抗類機器人比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並在2019年中推出首款教育機器人RoboMaster S1。2020年初再接續延伸,發佈另一款名為「RoboMasterEP」的教育拓展套裝,配套教具、課程、教材為專業教育機構與教師提供完整編程機器人教育方案。8月底更回歸生產強項,加碼STEAM教育推出全新編程教育無人機 Robomaster TT。設計主要基於前一款Tello EDU進行全新升級,借助軟硬件拓展,實現多機協同控制以及多種人工智慧應用。RoboMaster TT 搭載 ESP32 晶片,可提供 Arduino 和 Micro Python 開源程式設計環境,支援 Arduino、Micro Python、圖形化程式設計等多種離線編程方式。

另一巨企騰訊,也開始借用編程學習作為切入科普STEM教育市場的試點項目。2019年初推出的一款面向6至18歲青少年的遊戲化程式設計教育平台──「騰訊扣叮」,舉辦跨地區的編程比賽活動。這款圖形化編程工具省去了寫代碼、調試語法錯誤等相對枯燥的環節,保留了演算法、邏輯這些編程本質的部分。今年再進一步免費開放扣叮平台,打做多個編程實驗室,滿足小初高多學段課程需求。下半年還會有扣叮3D編程實驗室上線。

市場肥肉任何跨國企業都不會放過。除了早已在中國拓展市場的樂高、培生外,日本的SONG集團旗下的索尼國際教育2017年2月已在中國發售一款可編程機器人套件「KOOV」,其中包含核心主機板、傳動電機以及數百塊拼插模組,模組同時支援多個立面的拼搭,編程介面則借鑒Scratch的視覺化形態。去年8月索尼國際教育更在北京發布KOOV編程機器人教育解決方案,還特別聲明新產品上線是在中國首先發布的。其中使用的教材體系、教學內容符合中國教育需求和教育實踐。具體包括,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師資培訓、評價體系、教學輔助系統及交流分享平台等六個模組。

然而大中小企業同時加入編程市場混戰,少不免會因為惡競爭而出現教育偏差和異化。特別是眾多培訓機構習慣對家長應用「憂慮營銷」、「危機營銷」,普遍誇大編程教育的效用和課程對升學的重要性。例如「孩子不學編程,未來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學習編程,讓孩子參加競賽,可以升學加分」等。比賽和技術考級,更是綑綁生源的手段。所謂的少兒編程培訓,大多是包裝出來的,並沒有多少「乾貨」。被炒作吹大的泡沫很容易破滅,均不利於編程教育的健康發展。例如一些科普硬件主導的STEM課程,抽出其中的編程學習內容便用作宣傳;或是部分原來主打Scratch、Arduino 和 Micro Python等編程學習課,接上3D打印、機械人、無人機的調控就是創新課程。其實大多家長對創客教育、STEAM教育、少兒編程教育不知怎麼區分,對編程教育的認知並不全面,存在不少誤區。從上文第一段落介紹,都知道這種模式都不是現代編程教育鼻祖們的學習設計初衷。筆者在以前的《STEM+ 教育初探系列》也有指出:STEM教育不等於編程教育,少兒編程不是培養「碼農」。

硬件銷售能產生最大市場利益

另外最值得商榷的問題,可能是硬件銷售能產生最大市場利益,套裝教材最容易吸引家長買單,和方便控制課堂教學表現(即所謂培訓套路)。所以有實力的企業,最喜歡自行設計可以配合編程學習應用的機械套裝;或者利用開源硬件Micro:Bit、樹莓派等,用編程去驅動小配件的課程設計。愈來愈多看到一包包、一份份、一盒盒的現成教材,甚至配上說明書、圖紙,在學校、在中心、在家內,線下、線上依樣葫蘆創作/製作。最近學到一個形容詞彙,這類課程可被稱作「菜譜型科學(Cookbook Science)」,或者叫「菜譜型編程(Cookbook Coding)」。

關於讓學生用電腦自主學習,解決碰到的生活問題,我想起教育學一個很出名的學習研究個案──牆洞實驗。英國一位印裔教育技術教授,蘇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在1999年開始啟動一個針對孩子學習的實驗──「牆中洞」項目(Hole in the Wall,HIW)。基本是安排一台電腦被放在德里Kalkaji貧民窟的一面牆洞裏,孩子們可以免費使用這台電腦。這個實驗目的是證明在沒有任何正規訓練情況下,孩子們可以通過摸索電腦操作,輕鬆地學習。蘇伽特稱這種學習為「鑿壁上網」(MIE)教育計劃。這個實驗後來還多地進行,在印度郊區有40多個「牆中洞」項目。在2004年,柬埔寨也實行了這實驗。「牆中洞」項目的焦點包括教育、遠程展示、自發組織體系、認知體系、自然科學和意識。所以現代化的圖像式編程語言,既然有用家友善特點,所以教師和家長,應該學習站後一點,減少過度準備、過度規範、過度教育。編程應該多參考「牆洞」模式,成為讓學生創想、試錯、實現的學習工具。

這個《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探究系列,本意是為美術老師進行課程創新撰寫,但顧慮到部分可能對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不太熟悉,所以習慣先提供一點創新科技主題的知識背景,再介紹有什麼技術應用可以優化美術課程和教材設計。

下篇會分享「藝術編程」的研發概念。

現代美術教育的「編程」科技學習(中)——亞太創藝談之18

本系列文章:

主要學習領域的中國元素

藝術學習空間優化的思考

STEM+“A”

藝術創意教育

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

美術教育如何有效應對科技革新?

面對創新科技時代,傳統美術創作如何變革?

美術課堂的創新科技應用

開展學校教育變革與規劃,促進數碼美術教育創新

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途徑(一)

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途徑(二)

3D-Printing在現代美術教育的應用

現代美術教育的「虛擬實境VR」科技學習

現代美術教育的機械人Robot科技學習

機械人形態與技術應用演進

現代美術教育的無人機科技學習

現代美術教育的「編程」科技學

林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