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為作者訪問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時的演講內容。
中國對經濟學的教育一向不如對理工科的看重,因為大家認為國家的現代化需要理工科學多於社會科學。「科教興國」的口號是指(自然)科學與工程的教育,或說推廣(自然)科學與工程和教育。到了改革開放和實行市場經濟以後才發現經濟學的重要。 不懂經濟學便不能認識如何改革,如何決定建設市場經濟,如何施行適當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因此學經濟學的學生人數增加了很多。
經濟學三個基礎
經濟學的有三門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是每一個經濟學的本科生與第一年級的研究生必修的課程。微觀經濟學分析經濟單位的活動,也可以稱個體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整個經濟的活動,也可以稱總體經濟學。計量經濟是用統計學的方法研究個體或總體經濟的各種活動。利用這三門課程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領域的問題。與微觀經濟學有關的經濟領域包括:(1)勞力經濟,它利用微觀經濟供給與需求的理論研究勞力的供求,來決定工資與就業和失業的人數。(2)人口經濟解釋生育與死亡的人數,預測人口年齡的分布,可以知道將來人口會不會老年化,像當前中國的人口。(3)工業結構也利用微觀經濟的方法研究一個企業的運作,如什麼結構可以增加該企業的生產效率。
與宏觀經濟有關的科目有:(4)經濟發展,說明一個國家發展的因素與速度,也利用了微觀經濟的分析方法來說明為什麼國內的勞力與企業的經濟效率會如此高。(5)國際貿易用交易的理論說明國家各種出口與進口貨物的數量,因為根據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自由貿易是對雙方有利,經濟學界一般主張自由的國際貿易。唯一的例外是在發展一個新工業時可以用關稅來保護該產品的生產。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匯率的決定,它也是根據進出口與國際投資對一個國家貨幣的供求來決定。(6)金融經濟研究金融市場的運作。企業投資與生產需要的資金的一部分是由金融市場供應。金融市場也包括股票市場。還有關於研究經濟方法的(7)數理經濟學和(8)行為經濟學。數理經濟是把比較高深的數學來作經濟理論的分析。一般經濟學的假定是經濟單位包括個人與企業的行為是完全理性的。行為經濟不完全接受這個假定,還利用其他的假定,如一些在心理學利用的假定來解釋經濟現象。也用實驗方法來觀察人們的經濟行為。
學生選讀各門課程的意願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以後,學金融課的人數增加了。因為對一個課程需求的增加會導致學了該課程後,就業的機會與工資的增加。這樣便會影響同學們選擇該課程的意願。當同學們選讀經濟學或經濟學中的一門課程的時候,應當根據個人的興趣來決定。單為選讀了某科後可以得到較高的待遇來選讀它,畢業後事業不會成功和生活不會快樂。
選讀經濟學的原因
選讀經濟學的收益是得到經濟學的知識後,可以把它用來了解經濟的運作,還可以利用它來決定重要的經濟政策。宏觀經濟的政策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中國的人民銀行、美國的聯邦儲蓄銀行)施行。用控制利率與貨幣供應來影響通貨膨脹與失業率。財政政策是利用政府的收入與支出來影響宏觀經濟的總需求,這樣便能影響宏觀經濟的波動。微觀經濟內的各科可以用來改良經濟制度和促進經濟發展,比如決定國營企業的權責是否應與私有企業的一樣,應否給它們特有的經濟權利。這種權利對整個經濟運作的效率有什麼影響。
研究經濟學的方法與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是一樣的。先要作一個假定來解釋經濟的現象,再用證據來驗證這理論是否正確。學習經濟學的方法不能單靠記憶,還要明白經濟學的理論,能夠用它用來解釋經濟的現象,需要時還用來決定經濟政策。中國的同學讀了經濟學以後,可以把它用來了解中國的經濟現象,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和制定中國的經濟政策。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利用了經濟學得到成功。
原文刊於 FT 中文網,獲作者授權發表。